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列表页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罗兰:好老时光

    罗兰:好老时光_  罗兰:好老时光  有一天,和孩子们一同翻看旧时的照相簿,看着那些发黄的照片,我说:  “我真想念小时候到过的一些地方!”  读大学的女儿在旁边同意地说:  “现在我明白你为什么想念那些地方了。因为我也怀念我小时候住过的那条巷子和那巷子里的邻居。” ...[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罗兰:现代父子

    罗兰:现代父子_  罗兰:现代父子  我和三个孩子在客厅里高高兴兴地闲聊,忽听外面计程车响,接着车门“砰”的一关,大门的弹簧锁从外面一开,孩子们就知道是父亲回来了。于是,大家立时鸦雀无声。接着,他匆匆走进客厅,孩子肃立。拿报纸的拿报纸,倒茶的倒茶。然后,女儿慢慢地各就各位,儿于却悄悄地溜上楼...[阅读全文]

  • 阅读:4次   日期:2021-03-22罗兰:他的记者生涯

    罗兰:他的记者生涯_  罗兰:他的记者生涯  外子是个新闻工作者,而且是个热爱新闻工作的人。  当初他放弃了待遇优厚、工作清闲的美国机关,接下法新社驻台记者的工作时,不知有多少人反对,而他却毅然决然,毫无留恋地辞去了那个工作。只因这是他的本行(他在美国机关之前,曾任新闻工作多年),是他梦寐以求的一个理想的实现&mdas...[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罗兰:相敬如友

    罗兰:相敬如友_  罗兰:相敬如友  一位美国小姐在谈话中听我谈起我的家庭生活,觉得很羡慕,说:“如果婚后都能像你这么自由,我就小怕结婚了。”  说起来,我真算是很自由的。  我可以随时想上街就上街,想访友就访友,可以打个电话说声“我今大中午不回家吃饭了”,就不回家吃...[阅读全文]

  • 阅读:1次   日期:2021-03-22罗兰:把优越感让给男人

    罗兰:把优越感让给男人_  罗兰:把优越感让给男人  近代新女性常反对男人的优越感。“五四”以后的知识妇女曾着意把头发剪成男子式样,脸上不施脂粉,衣服宽袍大袖,以表示自己并不逊于男人。  其实,站在女人的立场,我倒不反对把优越感让给男人。因为有了这份优越感,男人才会负起上天赋予他的那份责任心,与保护...[阅读全文]

  • 阅读:4次   日期:2021-03-22罗兰:现代人情

    罗兰:现代人情_  罗兰:现代人情  现代小家庭有点像旧时江湖口语所说阶“光棍”,这光棍“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  它只能安于它来自先天的组织,不能容许任何外来分子的介入。它有一种先天的抗力,当有外来分子介人的时候,它会不能忍受,直到流着眼泪把它拒走为止。那是一种先天...[阅读全文]

  • 阅读:6次   日期:2021-03-22孙犁:拉洋片

    孙犁:拉洋片_  孙犁:拉洋片  劳动、休息、娱乐,构成了生活的整体。人总是要求有点娱乐的。  我幼年的时候,每逢庙会,喜欢看拉洋片。艺人支架起一个用蓝布围绕的镜箱,留几个眼孔,放一条板凳,招揽观众。他自己站在高凳上,手打锣鼓,口唱影片的内容情节,给观众助兴。同时上下拉动着影片。  也就是五、六张画片,都是彩画,...[阅读全文]

  • 阅读:5次   日期:2021-03-22孙犁:吃菜根

    孙犁:吃菜根_  孙犁:吃菜根  人在幼年,吃惯了什么东西,到老年,还是喜欢吃。这也是一种习性。  我在幼年,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是吃蔬菜和野菜长大的。如果说,到了现在,身居高楼,地处繁华,还不忘糠皮野菜,那有些近于矫揉造作;但有些故乡的食物,还是常常想念的,其中包括“甜疙瘩”。  甜疙瘩...[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孙犁:转移

    孙犁:转移_  孙犁:转移  我终于要离开这个大院了。  一九五一年,从天津山西路移居此院。先住后面小屋,又搬到后院楼上,再搬到正房中间,又搬到正房西侧。除去“文革”三年,没有离开过。  三十七年间,私人之事有:我之得病,母亲去世。文革中,白昼轮番抄家,寅夜聚众入室。限两小时,扫地出门,...[阅读全文]

  • 阅读:1次   日期:2021-03-22孙犁:菜花

    孙犁:菜花_  孙犁:菜花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菜,都近于干枯了,做饭时,常常只用上面的一些嫩叶,根部一大块就放置在那里。一过清明节,有些菜头就会鼓胀起来,俗话叫做菜怀胎。  慢慢把菜帮剥掉,里面就露出一株连在菜根上的嫩黄菜花,顶上已经布满像一堆小米粒的花蕊。把根部铲平,放在水盆里,安置在书案上,...[阅读全文]

  • 阅读:13次   日期:2021-03-22孙犁:楼居随笔

    孙犁:楼居随笔_  孙犁:楼居随笔  观垂柳  农谚:“七九、八九,隔河观柳。”身居大城市,年老不能远行,是享受不到这种情景了。但我住的楼后面,小马路两旁,栽种的却是垂柳。  这是去年春季,由农村来的民工经手栽的。他们比城里人用心、负责,隔几天就浇一次水。所以,虽说这一带土质不好,其他花卉,...[阅读全文]

  • 阅读:10次   日期:2021-03-22孙犁:新居琐记

    孙犁:新居琐记_  孙犁:新居琐记  锁门  过去,我几乎没有锁门的习惯。年幼时在家里,总是母亲锁门,放学回来,见门锁着进不去,在门外多玩一会就是了,也不会着急。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自有人代锁。再后,游击山水之间,行踪无定,抬屁股一走了事,从也没有想过,哪里是自己的家门,当然更不会想到上锁。  进城以...[阅读全文]

  • 阅读:9次   日期:2021-03-22孙犁:记春节

    孙犁:记春节_  孙犁:记春节  如果说我也有欢乐的时候,那就是童年,而童年最欢乐的时候,则莫过于春节。  春节从贴对联开始。我家地处偏僻农村,贴对联的人家很少。父亲在安国县做生意,商家讲究对联,每逢年前写对联时,父亲就请写好字的同事,多写几幅,捎回家中。  贴对联的任务,是由叔父和我完成。叔父不识字,一切杂活:...[阅读全文]

  • 阅读:9次   日期:2021-03-22孙犁:看电视

    孙犁:看电视_  孙犁:看电视  从去年八月间,迁入新居以后,我有了一台电视机。  搬入新居,不同旧地,要有一个人作伴,小孙子来了。他在我身边,很拘束,也很闷,不大安心,我的女儿就把她家换下来的,一台黑白十二时电视,搬来放在小孙子的房间。  后来,小孙子终于走了,我搬到他的房间睡觉,就享有了这台电视机。  多少年...[阅读全文]

  • 阅读:12次   日期:2021-03-22孙犁:清明随笔

    孙犁:清明随笔_  孙犁:清明随笔  ——忆邵子南同志  邵子南同志死去有好几年了。在这几年里,我时常想起他,有时还想写点什么纪念他,这或者是因为我长期为病所困苦的缘故。  实际上,我和邵子南同志之间,既谈不上什么深久的交谊,也谈不上什么多方面的了解。去年冯牧同志来,回忆那年鲁艺文学系,从敌...[阅读全文]

  • 阅读:9次   日期:2021-03-22孙犁:暑期杂记

    孙犁:暑期杂记_   孙犁:暑期杂记  思念文会  近日,时常想念文会,他逝世已有数年。想打听一下他的家属近状,也遇不到合适的人。  文会少年参军,不久任连队指导员。“文革”后期,我托他办事,已知他当年的连长,任某省军区司令。他如不转到地方工作,生前至少已成副军级无疑。  可惜他因...[阅读全文]

  • 阅读:9次   日期:2021-03-22孙犁:老同学

    孙犁:老同学_  孙犁:老同学  赵县邢君,是我在保定育德中学上高中时的同班同学。当时,他是从外地中学考入,我是从本校初中毕业后,直接升入的。他的字写得工整,古文底子很好,为人和善。高中二年同窗,我们感情不错。  毕业后,他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我则因为家贫,无力升学,在北平流浪着。我们还是时有过从,旧谊未断。为了...[阅读全文]

  • 阅读:9次   日期:2021-03-22孙犁:朋友的彩笔

    孙犁:朋友的彩笔_  孙犁:朋友的彩笔  老季,是我在土改期间结识的朋友。我把这些已经为数不多的朋友,称作进城以前的朋友,对他们有一种较深的感情。因为虽不能说都共过患难,但还是共过艰苦的。  我在饶阳县某村做土改工作时,常到村里的小学校去玩。  老季,我不清楚,他那时在做什么,也好到学校去。他穿着军装、脾气憨厚,像个...[阅读全文]

  • 阅读:10次   日期:2021-03-22琦君:粽子里的乡愁

    琦君:粽子里的乡愁_  琦君:粽子里的乡愁  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阅读全文]

  • 阅读:11次   日期:2021-03-22琦君:读书琐忆

    琦君:读书琐忆_  琦君:读书琐忆  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开始,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桌面上放十粒生胡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老师生气,我越发心不在焉。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