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内容页

高中论语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17-09-28 08:43:30 分类:读后感 阅读:

论语读后感600字(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现实生活中,如果因为别人欺骗了你,你也就用同样的方法去骗取别人,这种处世方法实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经财务经理说过,不能因为有客户不讲信誉,不按合同支付车款,一拖再拖,中产生怨气,就对我们的供应商也采取同样的付款方法,也不讲信誉,将来公司如何生存呢?无论何时,都要诚信为本,这样企业才能做得长久啊!

所谓“恕”字,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伤害,你也应尽量宽容现实生活中的我,到目前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两个所谓的小人伤害过,尽管他们两个人目前的处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们是否还象以前一样天天算计别人曾经我在暗暗发誓,将来有一天我要报复,但随着锐意进取学习工作境不断地调整,时至今日,境变迁,以往那种过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来,但深处当时的痛楚还隐约记忆。

现如今拥有一份宽容奉献一份真诚执着一份情节,把持一份矜持,回头再想想过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当时的处境所崩发出来的想法却是成长过程真实写照。所以现在想想,毛泽东主席的讲话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日渐成长成熟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不善于总结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将走回头路,弄不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的!

子贡曾经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从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

老师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做“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现如今,生活中仍有许多的人在进行进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发展自己事业,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记朋友。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

对照起来,我是否也有相同之处呢,灵相照的快乐生活似乎离我不是遥遥无期了?

论语读后感600字(二)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这就是孔子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论语读后感600字(三)

一个人的经历阅历再丰富,绝对没有书上说的事情多,而一个人的一生时间又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懂,那怎么办呢?只有学,从书上学,当然这仅仅是学的一种方式,其他比如听别人说话,看别人做事,看别人是如何成功如何失败的,这也是学,但主要还是通过看书学,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了怎么办呢?还要学为所用,力求学有所成,还要练习。学再多不用,那也是白学,学一点用一点,把学到东西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去解决问题,这是学的目的,也就是习了。用一个例子来讲,数学中有很多公式,先学公式,然后再用公式答题,这就是习了。

学习又是件快乐的事,仁者乐山,智者,而好学者则乐学。有的同志一看到书就犯愁,看一会就看不下去了,坐不住人沉不住,学不进去,当然就找不到学习快乐了,试想,书籍是一个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和浓缩,徜徉在思维洋中,能静下来想些事,应当是很幸福的。我中考之前,因为得病没能复习,回校后自我加压,有时一节课做一道物理题,反复验算,无旁鹜,精神世界全沉浸在数字中,这种投入感觉非常好。我觉得一切感官刺激都不如投入感觉好。解答问题之后的成功感,更是外人无法想像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个朋友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真朋友的概念,我相信是相同的。朋友有两种,真的和假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不错,朋友也如此,如连绵,至清至纯,以为托,相与相助,有这样的朋友来往,自然是件快活的事。假朋友就是建立在利益关系之上的,利益是这种朋友关系存在的前提,如果二人之间没有了利益,自然也就不是朋友了,或者说,这样的人也就不能称为朋友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说的土点,可以译成,人家不知道咱能,而咱不生气,咱不就是君子么?这话在现实社会更有道理。现在有些观点认为,有一分力使十分力,有一点能就逞十点能,稍有一点成绩就了不得了,写了几篇稿文章就要出书,唱了一首歌就拿自已当明星,太浮躁了,用农村俗话说,恐怕别人把他当愣子。我倒觉得,一个人的本事是有限的,或者说,在某一方面绝对有比你强的人,首先要做的是韬光养晦,厚积慢发。那种好出风头好充能显像的态万万要不的,早晚也是要吃亏的。

论语读后感600字(四)

论语》是孔子智慧凝成的结晶,它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博大与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五年级时候,我开始读《论语》。论语中的经典句子让我受益匪浅。写作时,我常常把在《论语》中诵读过的经典句子运用到我的作文中来。比如要写珍惜时间句子时,我上想到了这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描绘学习快乐时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上出现在我的脑里。

而在整本《论语》当中,孔子对“孝”阐述最使我难忘。孔子非常重视父母子女间的感情交流,并强调子女父母的尊敬、戴和赡养。孔子认为孝不能停留在物质奉养上,他认为仅是物质上的奉养是不够的,还得在感情上对父母表示真诚的尊敬和戴。在《论语》中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如果父母感情上不尊敬和戴的话,仅是物质上的奉养,否则与动物有什么区别?古代的黄香就做得很好,他小小年纪就会在寒冷的冬天里,为父亲温暖被子。这看似一个普通的行为,其实包含着黄香对父亲深深的

不过,孔子对“孝”的最高的要求是立身。孔子认为:“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子女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这才是真正的孝道。而周武王和周公旦继承文王的遗志讨灭了商纣王,因此孔子赞扬他们的行为真正的孝道。

孔子孝顺要求深深地震撼着我的灵,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所作所为,与古人比起来,我差远了。虽然我还没有到赡养父母年龄,但是我在精神上也没有做到孝顺父母。很多时候我都会耍性子,因为一点小事情爸爸顶嘴。学了《论语》后,我进一步认识到这真是很不孝顺行为自己行为也有所改变父母都说我变乖了,看来《论语》的力量真大哦!

让我们经典吧!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论语读后感600字(五)

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对照这些,尊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经常是长辈给我建议后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长让我别了,可是我还偏。我应该听从长辈要求,按长辈要求去做。

论语里还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内容不光有这些,也可以有其他内容。比如反省自己虚度光阴了吗?做坏事了吗?长辈要让自己办的事做到了吗?

我就有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妈妈出去办事,让我完成作业。我在做作业时写一会儿就干干别的,浪费自己许多时间,就没有做到珍惜时间这一点。我应当认识到我浪费的是自己时间,在人生中我就虚度了这些时间

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一定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内容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