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隆中游记
汪曾祺:隆中游记_ 汪曾祺:隆中游记 往桑植,途经襄樊,勾留一日,少不得到隆中去看看。 诸葛亮选的(也许是他的父亲诸葛玄选的)这块地方很好,在一个山窝窝里,三面环山,背风而向阳。岗上高爽,可以结庐居住;山下有田,可以躬耕。草庐在哪里?半山有一砖亭,颜曰"草庐旧址",但是究竟是不是这里,谁也说...[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沽源
汪曾祺:沽源_ 汪曾祺:沽源 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派我到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去画马铃薯图谱。我从张家口一清早坐上长途汽车,近晌午时到沽源县城。 沽源原是一个军台。军台是清代在新疆和蒙古西北两路专为传递军报和文书而设置的邮驿。官员犯了罪,就会被皇上命令"发往军台效力"。我对清代官制不熟悉,不...[阅读全文]
-
阅读:1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午门忆旧
汪曾祺:午门忆旧_ 汪曾祺:午门忆旧 北京解放前夕,一九四八年夏天到一九四九年春天,我曾在午门的历史博物馆工作过一段时间。 午门是紫禁城总体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故宫的正门,是真正的"宫门"。进了天安门、端门,这只是宫廷的"前奏",进了午门,才算是进了宫。有午门,...[阅读全文]
-
阅读:1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观音寺
汪曾祺:观音寺_ 汪曾祺:观音寺 我在观音寺住过一年。观音寺在昆明北郊,是一个荒村,没有什么寺。——从前也许有过。西南联大有几个同学,心血来潮,办了一所中学。他们不知通过什么关系,在观音寺找了一处校址。这原是资源委员会存放汽油的仓库,废弃了。我找不到工作,闲着,跟当校长的同学说一声,就来...[阅读全文]
-
阅读:1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贴秋膘
汪曾祺:贴秋膘_ 汪曾祺:贴秋膘 人到夏天,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芝麻酱面(过水,抓一把黄瓜丝,浇点花椒油);烙两张葱花饼,熬点绿豆稀粥……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手把羊肉
汪曾祺:手把羊肉_ 汪曾祺:手把羊肉 到了内蒙,不吃几回手把羊肉,算是白去了一趟。 到了草原,进蒙古包做客,主人一般总要杀羊。蒙古人是非常好客的。进了蒙古包,不论识与不识,坐下来就可以吃喝。有人骑马在草原上漫游,身上只背了一只羊腿。到了一家,主人把这只羊腿解下来。客人吃喝一晚,第二天上路时,主人给客人换一只新鲜...[阅读全文]
-
阅读:1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萝卜
汪曾祺:萝卜_ 汪曾祺:萝卜 杨花萝卜即北京的小水萝卜。因为是杨花飞舞时上市卖的,我的家乡名之曰:"杨花萝卜"。这个名称很富于季节感。我家不远的街口一家茶食店的屋下有一个岁数大的女人摆一个小摊子,卖供孩子食用的便宜的零吃。杨花萝卜下来的时候,卖萝卜。萝卜一把一把地码着。她不时用炊帚洒一点水...[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五味
汪曾祺:五味_ 汪曾祺:五味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坐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还...[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珠子灯
汪曾祺:珠子灯_ 汪曾祺:珠子灯 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几个女佣人,穿了干净的衣服,头梳得光光的,戴着双喜字大红绒花,一人手里提着一盏灯;前面有几个吹鼓手吹着细乐。远远听到送灯的箫笛,很多人家的门就开了。姑娘、媳妇走出...[阅读全文]
-
阅读:1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求雨
汪曾祺:求雨_ 汪曾祺:求雨 昆明栽秧时节通常是不缺雨的。雨季已经来了,三天两头地下着。停停,下下;下下,停停。空气是潮湿的,洗的衣服当天干不了。草长得很旺盛。各种菌子都出来了。青头菌、牛干菌、鸡油菌……稻田里的泥土被雨水浸得透透的,每块田都显得很膏腴,很细腻。积蓄着的薄薄的水面上...[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下水道和孩子
汪曾祺:下水道和孩子_ 汪曾祺:下水道和孩子 修下水道了。最初,孩子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看见一辆一辆的大汽车开过来,卸下一车一车的石子,鸡蛋大的石子,杏核大的石子,还有沙,温柔的,干净的沙。堆起来,堆起来,堆成一座一座山,把原来的一个空场子变得完全不认得了。(他们曾经在这里踢毽子,放风筝,在草窝里找那么尖头的绿蚱...[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汪曾祺:寻常茶话
汪曾祺:寻常茶话_ 汪曾祺:寻常茶话 袁鹰编《清风集》约稿。我对茶实在是个外行。茶是喝的,而且喝得很勤,一天换三次叶子。每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坐水、沏茶。但是毫不讲究。对茶叶不挑剔。青茶、绿茶、花茶、红茶、沱茶、乌龙花,但有便喝。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但是不...[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林海音:换取灯儿的
林海音:换取灯儿的_ 林海音:换取灯儿的 “换洋取灯儿啊!” “换榧子儿呀!” 很多年来,就是个熟悉的叫唤声,它不一定是出自某一个人,叫唤声也各有不同,每天清晨在胡同里,可以看见一个穿着褴褛的老妇,背着一个筐子,举步蹒跚。冬天的情景,尤其记得清楚,她头上戴着一顶不...[阅读全文]
-
阅读:1次 日期:2021-03-22林海音:男人之禁地
林海音:男人之禁地_ 林海音:男人之禁地 很少——简直没有——看见有男人到那种店铺去买东西的。做的是妇女的生意,可是店里的伙计全是男人。小孩的时候,随着母亲去的是前门外煤市街的那家,离六必居不远,冲天的招牌,写着大大的“花汉冲”的字样,名是香粉...[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林海音:秋的气味
林海音:秋的气味_ 林海音:秋的气味 秋天来了,很自然的想起那条街——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阅读全文]
-
阅读:6次 日期:2021-03-22林海音作品_林海音散文与小说
林海音作品_林海音散文与小说_ 林海音作品_林海音散文与小说 ...[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_ 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前两次的用香花感伤的围上你的照片,抑住嗓子底下叹息和悲哽,朋友和朋友无聊的对望着,完成一种纪念的形式,俨然是愚蠢的失败。因为那时那种近于伤感,而又不够宗教庄严的举动,除却点明了你和我们中间的距离,生和死的间隔...[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林徽因:悼志摩
林徽因:悼志摩_ 林徽因:悼志摩 十一月十九日我们的好朋友,许多人都爱戴的新诗人,徐志摩突兀的,不可信的,残酷的,在飞机上遇险而死去。这消息在二十日的早上像一根针刺触到许多朋友的心上,顿使那一早的天墨一般地昏黑,哀恸的咽哽锁住每一个人的嗓子。 志摩……死…&helli...[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林徽因:蛛丝与梅花
林徽因:蛛丝与梅花_ 林徽因:蛛丝与梅花 真真地就是那么两根蛛丝,由门框边轻轻地牵到一枝梅花上。就是那么两根细丝,迎着太阳光发亮……再多了,那还像样么。一个摩登家庭如何能容蛛网在光天白日里作怪,管它有多美丽,多玄妙,多细致,够你对着它联想到一切自然造物的神工和不可思议处;这两根丝本来就该...[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苏雪林:鸽儿的通信
苏雪林:鸽儿的通信_ 苏雪林:鸽儿的通信 一 亲爱的灵崖: 昨天老人转了你的信来,知道你现在已经到了青岛了。这回我虽然因为怕热,不能和你同去旅行,但我的心灵却时刻萦绕在你身边。啊!亲爱的,再过三个星期,我们才得相聚吗?我实在不免有些着急呢。 拜祷西风,做人情快些儿临降,好带这炎夏去,送我的人儿回。 昨晚我独...[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