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列表页
  • 阅读:4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廉

    梁实秋:廉_  梁实秋:廉  贪污的事,古今中外滔滔皆是,不谈也罢。孟子所说穷不苟求的“廉士”才是难能可贵,谈起来令人齿颊留芬。  东汉杨震,暮夜有人馈送十斤黄金,送金的人说:“暮夜无人知。”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阅读全文]

  • 阅读:3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旁若无人

    梁实秋:旁若无人_  梁实秋:旁若无人  在电影院里,我们大概都常遇到一种不愉快的经验。在你聚精会神地静坐着看电影的时候,会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动得很匀,不至于把你从座位里掀出去,动得很促,不至于把你颠摇入睡,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大概是轻微地震罢?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阅读全文]

  • 阅读:10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时间即生命

    梁实秋:时间即生命_  梁实秋:时间即生命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阅读全文]

  • 阅读:9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谈考试

    梁实秋:谈考试_  梁实秋:谈考试  少年读书而要考试,中年作事而要谋生,老年悠闲而要衰病,这都是人生苦事。  考试已经是苦事,而大都是在炎热的夏天举行,苦上加苦。我清晨起身,常见三面邻家都开着灯弦歌不辍;我出门散步,河畔田埂上也常见有三三两两的孩子们手不释卷。这都是一些好学之士么?也不尽然。我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阅读全文]

  • 阅读:10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谈时间

    梁实秋:谈时间_  梁实秋:谈时间  希腊有位伟大的哲学家Diogenes,有一天亚历山大皇帝走去看他,以皇帝的惯用的口吻问他,“你对我有什么请求吗?”这位玩世不恭的哲人翻了翻白眼,答道:“我请求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这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空间涵义可估,...[阅读全文]

  • 阅读:7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谈话的艺术

    梁实秋:谈话的艺术_  梁实秋:谈话的艺术  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地絮聒不休,旁若无人。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他进一件事能从盘古开...[阅读全文]

  • 阅读:8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诗人

    梁实秋:诗人_  梁实秋:诗人  有人说:“在历史里一个诗人似乎是神圣的,但是一个诗人在隔壁便是个笑话。”这话不错。看看古代诗人画像,一个个的都是宽衣博带,飘飘欲仙,好像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辋川图”里的人物,弈棋饮酒,投壶流觞,一个个的都是儒冠羽衣,意态萧然,我们...[阅读全文]

  • 阅读:8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书房

    梁实秋:书房_  梁实秋:书房  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书香是与铜臭相对待的。其实书未必香,铜亦未必臭。周彝商鼎,古色斑烂,终日摩娑亦不觉其臭,铸成钱币才沾染市侩味,可是不复流通的布帛刀错又常为高人赏玩之资。书之所以为香,大概是指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连史,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阅读全文]

  • 阅读:11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养成好习惯

    梁实秋:养成好习惯_  梁实秋:养成好习惯  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阅读全文]

  • 阅读:9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梁实秋:学问与趣味_  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前辈的学者常以学问的趣味启迪后生,因为他们自己实在是得到了学问的趣味,故不惜现身说法,诱导后学,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之下走进学问的大门。例如,梁任公先生就说过:“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阅读全文]

  • 阅读:7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同学

    梁实秋:同学_  梁实秋:同学  同学,和同乡不同。只要是同一乡里的人,便有乡谊。同学则一定要有同窗共砚的经验,在一起读书,在一起淘气,在一起挨打,才能建立起一种亲切的交情,尤其是日后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情趣。纵不曰十年窗下,至少三、五年的聚首总是有的。从前书房狭小,需要大家挤在一个窗前,窗间也许着一鸡笼,所以书房...[阅读全文]

  • 阅读:9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窗外

    梁实秋:窗外_  梁实秋:窗外  窗子就是一个画框,只是中间加些棂子,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那幅图画是妍是媸,是雅是俗,是闹是静,那就只好随缘。我今奇居海外,栖身于“白屋”楼上一角,临窗设几,作息于是,沉思于是,只有在抬头见窗的时候看到一幅幅的西洋景。现在写出窗外所见,大概是近...[阅读全文]

  • 阅读:9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忆青岛

    梁实秋:忆青岛_  梁实秋:忆青岛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我尚未去过。《启示录》所描写的“从天上上帝那里降下来的圣城耶路撒冷,那城充满着上帝的荣光,闪烁像碧玉宝石,光洁像水晶”。城墙是碧玉造的,城门是珍珠造的,街道是纯金的。珠光宝气,未能免俗。真不想去。新的耶...[阅读全文]

  • 阅读:10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沉默

    梁实秋:沉默_  梁实秋:沉默  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嘴边绽出微笑,我知道那就是相见礼,我肃客入座,他欣然就席。我有意要考验他的定力,看他能沉默多久,于是我也打破我的习惯,我也守口如瓶。二人默对,不交一语,壁上的时钟的答的答的声音特别响。我忍耐不住,打开一听香烟递过去,他便一枝接一枝的抽了起来...[阅读全文]

  • 阅读:5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猫的故事

    梁实秋:猫的故事_  梁实秋:猫的故事  猫很乖,喜欢偎傍着人;有时候又爱蹭人的腿,闻人的脚。唯有冬尽春来的时候,猫叫春的声音颇不悦耳。呜呜的一声一声的吼,然后突然的哇咬之声大作,唏哩哗喇的,铿天地而动神只。这时候你休想安睡。所以有人不惜昏夜起床持大竹竿而追逐之。祖传有一位和尚作过这样的一首诗!“猫叫春来...[阅读全文]

  • 阅读:5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小花

    梁实秋:小花_  梁实秋:小花  小花子本是野猫,经菁清留养在房门口处,起先是供给一点食物一点水,后来给他一只大纸箱作为他的窝,放在楼梯拐角处,终乃给他买了一只孩子用的鹅绒被袋作为铺垫,而且给他设了一个沙盆逐日换除洒扫。从此小花子就在我们门前定居,不再到处晃荡,活像“鸿弯禧”里的叫花子,喝...[阅读全文]

  • 阅读:10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雪

    梁实秋:雪_  梁实秋:雪  李白句:“燕山雪华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导,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时。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阅读全文]

  • 阅读:8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梁实秋语录

    梁实秋:梁实秋语录_  梁实秋:梁实秋语录  生吞活剥  外国的风俗永远是有趣的,因为异国情调总是新奇的居多。新奇就有趣。不过若把异国情调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家里来,身体力行,则新奇往往变成为桎梏,有趣往往变成为肉麻。基于这种道理,很有些人至今喝茶并不加白糖与牛奶。  ──《雅舍小品·洋罪》  诗难卖  诗...[阅读全文]

  • 阅读:10次   日期:2021-03-22张小娴作品_张小娴散文集

    张小娴作品_张小娴散文集_张小娴作品_张小娴散文集...[阅读全文]

  • 阅读:6次   日期:2021-03-22梁实秋:送行

    梁实秋:送行_  梁实秋:送行  “黯然销魂者,别而已矣。”遥想古人送别,也是一种雅人深致。古时交通不便,一去不知多久,再见不知何年,所以南浦唱只骊歌,灞桥折条杨柳,甚至在阳关敬一杯酒,都有意味。李白的船刚要启碇,汪伦老远的在岸上踏歌而来,那幅情景真是历历如在目前。其妙处在于纯朴真挚,出之...[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