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列表页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亦舒:亦舒散文六篇

    亦舒:亦舒散文六篇_  亦舒:亦舒散文六篇  一、 《鼓掌》  华尔街纽约交易所每日下午收市,所有要员必站到小小阳台上,一起鼓掌。这时,钟声当当齐鸣,表示大功告成,今日已经功德圆满,明日,又是另外一天。  做人也应当这样吧,生活由千万件琐事组成,日复一日,逐件应付,日日自身挨过,过得了今日,方有明日。一日少于一日,既来...[阅读全文]

  • 阅读:5次   日期:2021-03-22亦舒:假如丈夫有外遇

    亦舒:假如丈夫有外遇_  亦舒:假如丈夫有外遇  那一日无线电视的妇女节目要讨论一个问题。问的是:假如丈夫有了外遇,你会怎么样?他们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当时的感觉是颇为震惊的,因为我实实在在,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给他们~问,不禁想了起来,真的,会怎么样呢?  我想我大概会哭得很厉害,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但是我决不会找那...[阅读全文]

  • 阅读:3次   日期:2021-03-22亦舒:空无一物

    亦舒:空无一物_  亦舒:空无一物  电影广告:“一部看完之后你脑海不致于一片空白的影片。”  观众莞而。  可是,也许观众需要的,正是九十分钟的纯娱乐,不自戏院带走一片云彩。  世纪未,又适逢大时代,生活节奏逼人,人人心事重重,头大如斗:走,抑或不走,走往何处,几时开步走,走了之后岁月又如...[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亦舒:节约

    亦舒:节约_  亦舒:节约  自幼努力节约用纸,一角钱一本明星拍纸簿的岁月,已经正反两面先用铅笔书写一次,用毕后再在铅笔痕上以钢笔打草稿,写得似大花脸才拾得丢弃。  电影或小说中写作人盛行的习惯是十字不对,马上团皱一整张白纸丢弃,一地都是被浪费了的纸张,真该罚他转行,拿块橡皮擦掉重写不就行了。  大量书写笔记时...[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亦舒:讲英文

    亦舒:讲英文_  亦舒:讲英文  报上说﹐女演员巩俐认为﹐讲讲英语不难﹐要说得像英国人那样﹐才难。  这话十分深奥﹐不易懂﹐想象中法语当然要说得像法国人﹐德语当然要说得像德国人﹐不然﹐怎么好算法文与德文。  英语说得真正好的有陈冲﹐一口美国口音﹐十分流丽毫不做作﹐令人佩服。  别以为在美居住超过十年则必定会讲会读...[阅读全文]

  • 阅读:3次   日期:2021-03-22亦舒:会做人

    亦舒:会做人_  亦舒:会做人  不止是薜宝钗,自小会做人的人是很多的,羡煞旁人。  做人,在此处,解作善与人相处,当然是一门高深学问,也靠天分,性情孤拐者做不来就是做不来。  像宝钗,见了一个管家婆子王保善家的,都得含笑欠身曰“姐姐坐”,怎么累得过来。  不善做人,不懂做人,不要紧,不必...[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巴金:诺·利斯特先生

    巴金:诺·利斯特先生_  巴金:诺·利斯特先生  前天看完《往事与随想》中译本第一部的校样,我又写了一篇后记(《后记二》),现在摘录在下面:  ……五月我在巴黎两次会见赫尔岑的外曾孙,在巴斯德学院工作的诺艾尔·利斯特博士和他的夫人,……第...[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巴金:再访巴黎

    巴金:再访巴黎_  巴金:再访巴黎  一个半月没有记下我的“随想”,只是因为我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法国去访问了将近三个星期。在巴黎我遇见不少人,他们要我谈印象,谈观感。时间太短了,走马看花,匆匆一瞥,实在谈不出什么。朋友们说,你五十多年前在巴黎住过几个月,拿过去同现在比较,你觉得变化大不大。...[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巴金:三次画像

    巴金:三次画像_  巴金:三次画像  不久前画家俞云阶来看我,高兴地告诉我,他的问题解决了。我也替他高兴。我知道他说的“解决”不是指十一年中冤案的平反,不是指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这些应当早解决了,他的公民的权利,也早已恢复了。他讲的是,给划为“右派分子”的错案现在得到...[阅读全文]

  • 阅读:5次   日期:2021-03-22巴金:小人、大人、长官

    巴金:小人、大人、长官_  巴金:小人、大人、长官  有一个时期,在我们的小孩中间养成了一种习惯:看电影,看戏,或者听人讲故事,只要出来一个人,孩子就要问:好人?坏人?得到了回答,他们就放心了。反正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就用不着他们操心了。  当时我们这些所谓大人常常笑孩子们“头脑太简...[阅读全文]

  • 阅读:3次   日期:2021-03-22巴金:绝不会忘记

    巴金:绝不会忘记_  巴金:绝不会忘记  我还记得我十二三岁的时候在成都买过一种“良心印花”,贴在自己用的书上。这种印花比普通的邮票稍微大一点,当中一颗红心,两边各四个字:“万众一心”和“勿忘国耻”。据说外国人讥笑我们是“一盘散沙&r...[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巴金:观察人

    巴金:观察人_  巴金:观察人  不久前有两位读者寄给我他们写的评论我的文章。他们都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是大专学校的老师,另一位在做文学评论的工作,总之,他们都读过我的书,我就简单地称他们为读者吧。他们的文章长短不同,内容也有差别,篇幅较多的好像是我的评传,另一篇则专论《激流三部曲》。两位读者对我都有好感,...[阅读全文]

  • 阅读:3次   日期:2021-03-22巴金:中岛健藏先生

    巴金:中岛健藏先生_  巴金:中岛健藏先生  访法归来,我在上海写信给东京的日本友人中岛健藏先生说:“在巴黎同朋友们谈起当代的法国文学,我常常想到您,因为您是法国文学的研究者。”好久以前我读过中岛先生一篇介绍罗杰·马丁·狄·加尔的长篇小说《蒂波一家》的文...[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巴金:在尼斯

    巴金:在尼斯_  巴金:在尼斯  在法国十八天,我不知握了多少只友好地伸过来的手。我对法国朋友说:“我们掉进了友谊的海洋里面”,这不是“外交辞令”,我是带着真挚的感情讲话的。法国友人关心中国人民的斗争,愿意了解中国,勤奋地学习汉语,研究现代中国文学。法国读者关心我的...[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巴金:官气

    巴金:官气_  巴金:官气  有一位朋友第一次来上海,他很忙,却也抽空来看我。我们只谈了半个多小时,因为他担心谈久了我的声音可能嘶哑,我自己也害怕兴奋起来,容易“筋疲力尽”。我很想避开那些使人激动的话题,但是我经常打着“讲真话”的大旗,接待远道来访的客人,又不便发...[阅读全文]

  • 阅读:3次   日期:2021-03-22巴金:访日归来

    巴金:访日归来_  巴金:访日归来  我四个月不曾执笔。在医院里一共写了十六七篇文章,最后的一篇就是在东京召开的国际笔会大会上的发言《我们为什么写作?》。写完发言稿不久我便离开医院。这次回家不是病已完全治好,只是出去做参加东京大会的准备。医生同意我出国,这说明我的病已经给药物控制住,健康逐渐在恢复,只要按时服药,不...[阅读全文]

  • 阅读:3次   日期:2021-03-22巴金:人言可畏

    巴金:人言可畏_  巴金:人言可畏  一年来我几次在家里接待来访的外国朋友,谈到我国文学界的现状,我说,这几年发展快,成绩不小,出现了许多好作品,涌现了一批有才华、有见识、有胆量的中青年作家,其中女作家为数不少。  外国朋友同意我的看法。最近来的一位瑞典诗人告诉我,他会见了几位女作家,还读过中篇小说《人到中年》。 ...[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巴金:西湖

    巴金:西湖_  巴金:西湖  一年过去了。我又来到西湖,还是在四月。这次我住在另一家旅馆里,也还是一间带阳台的屋子,不过阳台小一些。房间面对西湖,不用开窗,便看见山、水、花、树。白堤不见了,代替它的是苏堤。我住在六楼,阳台下香樟高耸,幽静的花园外苏堤斜卧在缎子一样的湖面上。还看见湖中的阮公墩、湖心亭,和湖上玩具...[阅读全文]

  • 阅读:4次   日期:2021-03-22胡适:丁在君这个人

    胡适:丁在君这个人_  胡适:丁在君这个人  傅孟真先生的《我所认识的丁文江先生》,是一篇很大的文章,只有在君当得起这样一篇好文章。孟真说:  我以为在君确是新时代最良善最有用的中国人之代表,他是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他是用科学知识作燃料的大马力机器:他是抹杀主观,为学术为社会为国家服务者,为公众之进步及幸福...[阅读全文]

  • 阅读:3次   日期:2021-03-22胡适:高梦旦先生小传

    胡适:高梦旦先生小传_  胡适:高梦旦先生小传  民国十年的春末夏初,高梦旦先生从上海到北京来看我。他说,他现在决定辞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的事,他希望我肯去做他的继任者。他说:“北京大学固然重要,我们总希望你不会看不起商务印书馆的事业。我们的意思确是十分诚恳的。”  那时我还不满三十岁,高先生已...[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