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列表页
  • 阅读:5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背头杨

    冯骥才:背头杨_  冯骥才:背头杨  光绪庚子后,社会维新,人心思变,光怪陆离,无奇不有,大直沽冒出一个奇人,人称背头杨。当时,男人的辫子剪得太急,而且头发受之父母,不肯剪去太多,剪完后又没有新发型接着,于是就剩下一头长长的散发,赛玉米穗子背在后脑壳上,俗称马子盖,大名叫背头。背头便成了维新的男人们流行的发式了。 ...[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蓝眼

    冯骥才:蓝眼_  冯骥才:蓝眼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死鸟

    冯骥才:死鸟_  冯骥才:死鸟  天津卫的人好戏谑,故而人多有外号。有人的外号当面叫,有人的外号只能背后说,这要看外号是怎么来的。凡有外号,必有一个好笑的故事;但故事和故事不同,有的故事可以随便当笑话说,有的故事人却不能乱讲;比方贺道台这个各色的雅号——死鸟。  贺道台相貌普通,赛个猪崽。...[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刷子李

    冯骥才:刷子李_  冯骥才:刷子李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阅读全文]

  • 阅读:3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刘道元活出殡

    冯骥才:刘道元活出殡_  冯骥才:刘道元活出殡  天津卫的买卖家多如牛毛。两家之间只要纠纷一起,立时就有一种人钻进来,挑词架讼,把事闹大,一边代写状子,一边去拉拢官府,四处奔忙,借机搂钱。这种人便是文混混儿。  混混儿是天津卫土产的痞子。历来分文武两种。武混混儿讲打讲闹,动辄断臂开瓢,血战一场;文混混却只凭手中一支笔,专...[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泥人张

    冯骥才:泥人张_  冯骥才:泥人张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阅读全文]

  • 阅读:4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青云楼主

    冯骥才:青云楼主_  冯骥才:青云楼主  青云楼主,海河边一小文人的号。嘛叫小文人?就是在人们嘴边绝对挂不上号,可提起他来差不多还都知道的那类文人。  此君脸窄身簿,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竿子上凉着的一张豆皮。但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他能写能画,能刻图章,连托裱的事也行;可行家们说他—...[阅读全文]

  • 阅读:4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蔡二少爷

    冯骥才:蔡二少爷_  冯骥才:蔡二少爷  蔡家二少爷的能耐特别——卖家产。  蔡家的家产有多大?多厚?没人能说清。反正人家是天津出名的富豪,折腾盐发的家,有钱做官,几代人还全好古玩。庚子事变时,老爷子和太太逃难死在外边。大少爷一直在上海做生意,有家有业。家里的东西就全落在二少爷身上。二少爷没能...[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绝盗

    冯骥才:绝盗_  冯骥才:绝盗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转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做事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去上班不...[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大回

    冯骥才:大回_  冯骥才:大回  大回姓回,人高马大,手大脚大嘴大耳朵大,人叫他大回。  叫惯了大回,反倒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大回是能人,专攻垂钓。手里一根竹竿子,就是钓鱼竿;一个使针敲成的钩,就是鱼钩;一根纳鞋底子用的上了蜡的细线绳,就是鱼线;还有一片鸽子的羽毛拴在线绳上,就是鱼漂。只凭这几样再普通不过的东西...[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酒婆

    冯骥才:酒婆_  冯骥才:酒婆  酒馆也分三六九等。首善街那家小酒馆得算顶末尾的一等。不插幌子,不挂字号,屋里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有的手捏一块酱肠头,有的衣兜里装着一把五香花生,进门要上二三两,倚着墙角窗台独饮。逢到人挤人,便端着酒碗到门外边,靠树一站,把...[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_  冯骥才: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大小楼房全赛站在水里。三层楼房水过腿,两层楼房水齐腰,小平房便都落得“没顶之灾”了。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这班...[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冯五爷

    冯骥才:冯五爷_  冯骥才:冯五爷  冯五爷是浙江宁波人。冯家出两种人,一经商,一念书。冯家人聪明,脑袋瓜赛粤人翁伍章雕刻的象牙球,一层套一层,每层一花样。所以冯家人经商的成巨富,念书的当文豪做大官。冯五爷这一辈五男二女,他排行末尾。几位兄长远在上海天津开厂经商,早早的成家立业,站住脚跟。惟独冯五爷在家啃书本。他人...[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好嘴杨巴

    冯骥才:好嘴杨巴_  冯骥才:好嘴杨巴  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把这种稀松平常的街头小吃,干得远近闻名。这二位,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细白精明,人称杨八。杨七杨八,好赛哥俩,其实却无亲无故,不过他俩的爹都姓杨罢了。杨八本名杨巴,由于“巴”与“八&rdq...[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王蒙:最后的“陶”

    王蒙:最后的“陶”_  王蒙:最后的“陶”  回来了,回来了!美好而又可怜的童年回来了!耀眼的、神奇的,洁白得像梦一样地不可把握不可触摸的雪山回来了!葱茏的、成堆成片的、深远而又宁静的云杉林回来了!在雪山映照下面,树木绿得发黑,而小小的,一个又一个的水库却又清得发绿。故乡的冰峰、怪石、沙滩、密林...[阅读全文]

  • 阅读:4次   日期:2021-03-22王蒙:爱的影

    王蒙:爱的影_  王蒙:爱的影  雪地上的一串小水潭  打从我还梦想着爱情和事业的年代,我就住在闹中有静的取灯胡同了。我敢说,现在我在这条胡同行路的时候,每个脚印都会和过往的一个或几个脚印重合。在取灯胡同,我已经留满了、留够了我的从遐想到回味的岁月的印迹。  离上班的地方近,这大概是我在取灯胡同的平凡得不能再平凡...[阅读全文]

  • 阅读:4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认牙

    冯骥才:认牙_  冯骥才:认牙  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  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冯骥才:张大力

    冯骥才:张大力_  冯骥才:张大力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现在没人知道,因此写在下边——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王蒙:安详

    王蒙:安详_  王蒙:安详  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活着是件麻烦的事情,焦灼、急躁、愤愤不平的时候多,而安宁、平静、沉着有定的时候少。  常常抱怨旁人不理解自己的人糊涂了,人人都渴望理解,这正说明理解并不容易,被理解就更难,用无止无休的抱怨、解释、辩论、大喊大叫去...[阅读全文]

  • 阅读:2次   日期:2021-03-22王蒙:难得明白

    王蒙:难得明白_  王蒙:难得明白  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拿起王小波的着作,原来接触过他的个把篇讨论文字,印象不错,但是现在热到这般地步,已经有“炒死人”之讥在报端出现。我不敢跟着起哄。  王小波当然很聪明(以至有人说,他没法不死,大概是人至清则无鱼而且无寿的意思),当然很有文学才华,当然也还...[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