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内容页

感动中国观后感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21-03-24 23:37:58 分类:读后感 阅读:

  感动中国观后感(一)

  昨晚偶知又到了央视的年度《感动中国》节目,就从头至尾看了。每年都有看这节目,每次众多人物中必有让自己感动的人。

  “感动中国”,语法特点是古汉语常见的使动用法吧,即“使中国人感动”的意思。很显然,不是全中国人投票后选出让自己感动的人,而是极少一部分人,选出了这些人物,他们认为这些人应该或可以感动中国人。我想说说都谁真正感动了我。

  朱敏才、孙丽娜两位老人感动了我。他们夫妇本来有着安逸退休生活,却离开城市的家与亲人,到贵州大山里含辛茹地教书,奉献了十年。那位陪伴听力障碍孩子十六年学习母亲陶艳波,感动了我,我感受到了无私温暖强大。在贫困交加中侍候卧床父亲十三年的女儿朱晓晖感动了我,她无比坚强,有;无数次默默捐助善款的炎黄(张纪清老人)让我感动,他非大富之人,却大无私

  然而,贵州偏僻贫困山区,百个孩子只有一位教师,是中国教育悲哀;让一个母亲辞去工作,陪孩子上小学、中学一起成长,体现了中国特教的不足;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青年,离了婚,辞了工作,在十分拮据困顿中侍候瘫在床十三年的父亲,是政府部门的耻辱;多次默默捐助给养老院,至少不是在给社保部门增光填彩。

  研究氢弹的科学家于敏、航空科学家师昌绪,在他们各自的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让我敬仰。移民的村支书赵久富、麻风病医生肖卿福、新疆警察木拉提等,也让我钦佩。他们只是在自己的本职工作范围,干得很好,或很出色。埃博拉病毒时期,政府派出援非的千余人医疗队,没有感动我。因为我知道这只是政府行为,我知道中国还有许多看不起病的人,在贫困的城乡,还有许多生病后无医治等着慢慢煎熬致死的人。

  这次节目没有白看,毕竟还有让我感动的人。所有得奖的人,如果说他们真正感动了中国,那么,中国该因为他们而感动世界


  感动中国观后感(二)

  文/刘璐

  昨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里面的每个人物都很令我感动,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陶艳波女士。

  陶女士的孩子杨乃斌很不幸,上帝给了他无声的世界,但陶女士并没有放弃教育他。于是,她选择了陪读。从杨乃斌上一年级起,他妈妈开始当他的同桌,老师讲什么,陶女士就记下,细地讲给小乃斌听。渐渐的,杨乃斌上了中学,他妈妈,依然是他的同桌,是他的耳朵。课程量加大,陶女士非常疲劳,可她知道自己要教的是自己孩子,她便又咬牙坚持。她说:“只要头疼脑热的,就忍着。”在陶女士这样的坚持下,努力的杨乃斌上了大学,陶女士也终于舒了口气。

  为了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耍,陶女士费了多少啊,我应该学习陶女士那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我每次都要看,它能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


  感动中国观后感(三)

  文/韦宇凡

  昨天晚上八点,我坐在电视机前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其中最让我感动故事是朱敏才哈孙丽娜的故事。朱敏才和孙丽娜是一对夫妇。朱敏才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英语老师。后来,朱敏才和孙丽娜来到一座小山村教那里的孩子读书。那里的孩子们有百来个,但是那所学校只有他们两个任课老师。他们住的地方就是那所学校的厕所的旁边。在他们的屋子里,有一张床、厨房和一个小浴缸,这些都是连在一起的。到了夏天,他们勉强还可以洗澡。但是到了冬天,他们就没地方洗澡了。还有,在夏天他们的屋子旁边的厕所的大粪坑的臭味就飘到他们的屋子里,臭的不得了!孙丽娜老师还说,他们晚上睡觉都要带两个口罩呢!但是,即使在那么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在这期间,他们很少回老家,即使回了老家,也是匆匆来,匆匆走。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久久不能平静。朱敏才老师和孙丽娜老师是如此平凡的人,但是他们又是如此伟大。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做一个对社会贡献的人!

推荐阅读

分页:123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