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内容页

刘墉:回馈的爱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21-03-22 20:01:41 分类:读后感 阅读:

  刘墉:回馈的

  你一定常听我谈起兰屿的风景,但我要告诉你:兰屿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而是边遇到的一家人

  那是一个傍晚,我在兰屿的散步,看到一家人正蹲在地上整理刚网到的,他们把地分成四堆。也可以说是四种等级。

  “为什么把分开来摆呢?”我当时好奇地问。

  人用生硬的国语,指着最好的一堆说:“男人,又指指剩下的两堆:“女人!小孩!”最后指着那显然又少又差的说:“老人老人吃的!”

  十五年了,那边一家老小的画面,至今仍清晰地映在我的眼前,甚至可以说,深深烙在我的上。

  我常想:为为什么老人家要吃最差的东西,又为什么当时那老人家,竟抬起头来,对我一笑?

  今天,我到朋友家做客,再一次追到这种震撼!

  晚餐之后,我指着桌上的残羹剩菜,对主人客气地说:“您准备得太丰盛了,剩下这些,多可惜!”

  岂知主人才六七岁的小孩竟毫不考虑地搭了腔:“不可惜!奶奶吃的!”

  “我婆婆等一会出来吃!”女主说,看见我十分惊讶,又解释:“她不喜欢一起吃,叫她吃好的,她还不高兴,只有剩下来的,她才吃,而且吃得高兴!”

  孩子!现在我坐在桌前给你写信,想到今晚的那个画面,禁不住流下泪来!我要再一次问:

  为什么?

  为什么?

  只因为老人家没有了生产力,就该吃剩的?该吃坏的吗?

  只因为老人家“自愿”、“高兴”!我们就任她自主自灭吗?

  相信你一走读过我在《点一盏灯》里写的“头”那篇文章。老人家临终前,几个朋友烧了她最吃的头去。却听到老人瞒了十几年的秘密

  “头虽然好吃,我也吃了半辈子,却从来没有真正吃过,只因为家里环境不好,丈夫孩子肉,只好装作头。”

  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事,故事中的老人家有幸在临终前说出里的话,问题是这世上有多少为家庭牺牲父母、尊长,就在晚辈的一句“她自己喜欢”的漠视下,慢慢凋零了?

  是的!她们是在笑,因为自己牺牲有了成果,而快乐地笑!

  但晚辈们看到那笑,是不是也该笑呢?

  还是应该自惭地哭?!

  最近我为公视“中国文明的精神”进行评估,在读了一百多万字的专家论文后,印象最深的,竟然是论文里提到西方社会学家,于一九三七年起,在中国多年调查的结果

  “不要以为中国农村有许多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事实上几乎没有!主要的原因农民寿命太短,平均在五十岁以下,活不到多代同堂的年龄,又因为而缺乏维持大家庭需要财富。”

  你能相信吗?这个中国人常以为自古就盛行多代同堂的说法,竟然错了!那是“理想”,不是事实!父母、尊长平均活不到五十岁,这是多么可悲的事!问题是,父母不能甘旨无缺、安享天年,又难道不是做子女的耻辱吗?

  过去,我们没有话讲!

  今天富,我们该多么庆幸?!可是在我们庆幸的时候,是否该想想自己有没有真尽孝,抑或又是创造了一种假象?

  记得有一次,你抱着一碗翅当粉丝喝,我很不高兴地说:“那是留给奶奶的!”

  你则理直气壮地说:“奶奶说她不吃,叫我喝光算了!”

  你有没有想过:奶奶是真不吃吗?还是“你”,而特意留下来?你应该知道,牙齿不好的奶奶,最吃的就是能滑溜入口的翅汤了!

  记得我们每年冬天都排列在窗台上的柿子吗?

  为什么柿子一买就是十几个?因为我发现只买几个的时候,你奶奶知道吃,总是先抢着吃香蕉,等我叫她吃柿子时,就推说自己早吃过了果。

  只有当她发现柿子多到不吃就会坏的时候,才会主动去拿。

  你一定也总是看见我为你奶奶夹菜,她拒绝,说不要吃,我就把筷子停在空中,直到夹不稳而要掉在桌上,她才不得不把碗伸过来。

  你注意,她哪次不是高兴地吃完呢?

  你也必然见到,当菜做咸了,大家不吃,她却抢着夹的画面。我用筷子压住她的筷子,以强制的方式,不准她吃,因为血压高的人,最不能吃咸!

  “瞧!有这样的儿子!不准老娘夹菜!”她对着一家人抱怨

  你有没有注意,她是( )十分高兴地说这些话?

  所以,今天我要隔叮嘱你,希望你能注意家里公公、婆婆和奶奶的饮食,我不在,你母亲又常加班,这就成为了你的责任

  当我们小时候,长辈常用强制的方法对待我们,叫我们一定吃什么,又一定不准吃什么!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护我们!

  而在他们年老,成为需要照顾的“老小孩儿”时,我们则要反过来模仿他们以前的做法——用强力的

  这不是强迫,而是看穿老人家装出来的客气坚持他们接受晚辈的孝敬

  如此,当有一天他们逝去,我们才可以减少许多遗憾!因为我们为天地创造了一种公平、回馈、以及——无怨、无悔的

  

分页:123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