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后感 > 文章内容页

周国平:心疼这个家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21-03-22 19:59:45 分类:读后感 阅读:

  周国平:疼这个家

  有一种曾经广泛流传的理论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所以必将随着经济高度发展而消亡。这种理论忽视了一点:家庭的存在还有着人性上的深刻根据。有人称之为人的"家庭天性",我很赞赏这个概念。我相信,在人类历史中,家庭只会改变其形式,不会消亡。

  人的确是一种很的动物,他往往想同时得到彼此矛盾的东西。譬如说,他既想要安宁,又想要自由,既想有一个温暖的窝,又想作浪漫的漂流。他很容易这山望那山高,不满足于既得的这一面而向往未得的那一面,于是便有了进出"围城"的迷乱和折腾。不过,就大多数人而言,是宁愿为了安宁而约束一下自由的。一度以唾弃家庭为时髦的现代人,现在纷纷回归家庭,珍视和谐婚姻,也正证明了这一点。原因简单,人终究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而作为社会之细胞的家庭能使人的社会天性得到最经常最切近的满足

  活在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完全孤独天才孤独是指他的思想不被人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他却也是愿意有个好伴侣的,如果没有,那是运气不好,并非他的主动选择。人不论伟大平凡真实幸福都是很平凡很实在的。才赋和事业只能决定一个人是否优秀,不能决定他是否幸福。我们说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天才,泰戈尔是一个幸福天才,其根据就是他们在婚家庭问题上的不同遭遇讲究实际的中国人把婚姻家庭关系推崇为人伦之首,敬神的希伯来人把一个好伴侣看作神赐的礼物,把婚姻看作生活的最高成就之一,均自有其道理家庭是人类一切社会组织中最自然的社会组织,是把人与大地、与生命的源头联结起来的主要纽带。有一个好伴侣,筑一个好窝,生儿育女,恤老抚幼,会给人一种踏实生命感觉。无家的人倒是一身轻,只怕这轻有时难以承受容易使人陷入一种在这世上没有根基的虚无感觉之中。

  当然,我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为婚姻唱赞歌。我的价值取向是,最好是有一个好伴侣,其次是没有伴侣,最糟是有一个坏伴侣伴侣好不好,标准是有没有情。建设一个好家不容易,前提当然是要有情,但又不是单靠情就能成功的。也许更重要的是,还必( )须有珍惜这个家的意和行动美丽情之花常常也会结出涩的婚姻之果,开始饱满的果实也可能会半途蛀坏腐烂,原因之一便是不珍惜。为了树立珍惜,我要提出一个命题:家是一个活的有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把它作为活的有生命的东西那样,怀着疼珍惜它。

  家的确不仅仅是一个场所,而更是一个本身即具有生命的活体。两个生命因相而结合为一个家,在共同生活过程中,他们的生命岁月的流逝而流逝,流归何处?我敢说,很大一部分流入这个家,转化为这个家的生命了。共同生活时间愈长,这个家就愈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其中交织着两人共同的生活经历命运,无数细小而宝贵的共同记忆,在多数情况下还有共同抚育小生命的辛劳和欢乐。正因为如此,即使在情已经消失的情况下,离异仍然会使当事人感觉到一种撕裂的痛楚。此时不是别的东西,而正是家这个活体,这个由双方生命岁月交织成的生命体在感到疼痛。古犹太法典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和他的结发妻子离婚时,甚至圣坛也会为他们哭泣。如果我们时时记住家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也知道疼,它也畏惧死,我们就会疼它,更加细护它了。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避免一些原可避免家庭破裂的悲剧了。

  人的天性是需要一个家的,家使我们感觉生命温暖和实在,也凝聚了我们的生命岁月疼这个家吧,如同疼一个默默护佑着也铭记着我们的生命岁月亲人

  • 周国平作品_周国平散文集
  • 周国平:情不风流
  • 周国平:"沉默学"导言
分页:123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