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不能好好说话,能看出ta有没有修养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话题:
语言暴力对一个人伤害有多大?
其中,有位网友的描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网友称自己在语言暴力环境下长大,而施暴者是奶奶。
从小,他多是和奶奶一起生活。因性格比较内向,小时候胆小不敢跟小朋友一起玩丢手帕,奶奶就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阴阳怪气,死气沉沉的!”
一点小事没做好,奶奶就会有一堆数落,例如“你说你有什么用!找个东西找不到,你是不是眼瞎!”等等。
这位网友表示,语言暴力的环境,对他造成了很深的影响,导致他一直很自卑,并有情感表达障碍,而且对人际关系敏感,很难轻易信任他人。
这样的故事,其实我们身边并不少见。
很多人,远远没有意识到语言暴力的危害。在亲密的人之间,这种表现反而愈加明显。有人把“打是亲、骂是爱”当作旗帜。
可殊不知,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常常带给人情感和精神上的双重创伤。
这个话题,让我不禁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
它让我知道,有时候语言暴力带来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让人痛苦。它教会了我用不带伤害的方式与人沟通、化解冲突。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非暴力沟通方式,到底是怎样的?
这一点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
你是否发现,很多人也总是会下意识地想要评论别人,比如:
看到一个开着豪车的漂亮女性,他们也会想这个女的肯定是被包养的;
甚至一说到公务员,就觉得这是群不思进取的人,提前养老,内心鄙视之;
类似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习惯。因此,当我们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习惯性地做出评论时,我们经常不自知。
比如,某大学班委组织了三次活动,但同学A都没有参加。
于是,班委就找他沟通,说A:“你这人怎么这样,一点不懂配合。”
也许,该班委说这话时,并没有批评对方的意思,他只想表达:“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不能参加”。
但是,班委用了带有评价性的话语说,这就带上了自我的情绪。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容易让别人觉得在批评他,而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沟通陷入困境。
非暴力沟通给我们的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
比如,当你身边有人发脾气,你可能会下意识地说“你的脾气可真暴躁”,而这是评论,不是你观察到的事实。
正如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所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非暴力沟通中的第一要素“观察”,就是在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该直接说出我们观察到的事实,而不是带有我们主观性的评价。
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在这一要素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区分感受和想法,要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而非想法。
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往往我们表达的多数是我们的想法。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有一位女士,在婚后喜得千金,为了照顾家庭辞了工作。三口之家,日子过得有声有色,羡煞旁人。
但她的丈夫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忙起来的时候,到家常常已经深夜,第二天又早早出门。
终于有一天,先生因为应酬,到家已近凌晨一点,妻子的情绪爆发了。她对丈夫说:“你把家当旅馆了!你心里到底还有没有这个家?”
先生一听,脾气也上来了,他认为自己拼命挣钱,就是为了这个家,但妻子却丝毫不领情。
两人各不退步,大吵了一架。
注意到这个例子中的妻子,实际上她只是对于丈夫的时常晚归感到难过。但却通过不恰当的方式,带有攻击性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感受。
而这种想法,通常会给人一种你是在评论的感觉,容易让听者产生抵触情绪。
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例如,有时我们会说:“我觉得你不爱我”、“我真是个没用的人”、“你真可恶”,这些都是自己的想法。
那么这三句话用感受怎么来表达呢?
应该是“我很伤心”、“我很沮丧、“我有些烦躁”,伤心、沮丧、烦躁等等这些词汇便是在表达感受。
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它告诉我们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批评和指责往往包含着期待的落空。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也是自我需要未达到满足的一种表现。
例如,“你一点都不能理解我”,就包含了一种埋怨和指责的语气,这个时候,其实可以说,“我需要理解”。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如你有一个生活习惯比较邋遢的老公。你这样对他说:“你怎么这么懒,老是把东西乱丢?把衣服放到该放的地方就那么难吗?”等等。
那么,老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抵制,因为他认为你是在批评他,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
但假如你这样说:“我看到房间里到处堆满了衣服和杂物,这让我很不舒服。因为我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可不可以请你把房间整理一下呢?”
这样直接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老公作出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反而会大大提高。
4、提出具体的要求
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的帮助。
在我们提出请求的时候,内容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例如,有一位丈夫想要经常能在家吃饭,于是他对妻子说:“我希望你能好好的做几顿饭。”
可以想见,妻子听到这话,也不知道丈夫要的到底是什么,因为这个请求不明确。
而如果丈夫这样说:“我希望每个星期有3天在家自己做饭吃,并且能做到两荤一素的搭配。”
此外,在这一要素中,还要注意区分请求和命令。
举个简单的例子:
A对B说:“我跟孤单,你今晚能陪我聊聊吗?”
B回答说:“我今天很累,如果你想今晚有人陪你,你去找其他人好不好?”
那么,他的提议实际上是命令,因为他并没有重视B休息的需要,而开始指责他。
也就是说,请求是答不答应取决于别人。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判或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方式的四大要素。
当然,非暴力沟通的技能还有很多,掌握这些技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带着足够的耐心,慢慢练习。
其实,很多关系的冷淡、破裂,抑或是冲突,未必有多么严重而不可原谅的理由,很可能就是生活中一丁点的小事,却偏偏不能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