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物 > 文章内容页

飞科集团李丐腾:每一个面容干净的男人背后都少不了他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21-03-24 19:48:34 分类:励志人物 阅读:

  飞科集团李丐腾:每一个面容干净男人背后都少不了他

  他说,不及时成功就是失败。——飞科集团李丐腾

  李丐腾出生在温州的一个山沟,1993年那一年,他21岁,考上了温州大学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无力供他上学,母亲还告诉他,“这是命,改变不了”。

  李丐腾不堪被命运摆弄,书是读不成了,但他还是要到外面闯荡一番。

  辗转多个行业,做过仓库管理员,修过摩托车,当过小贩,连番打击后,李丐腾决定找一个行业稳定下来,最终进入一家名为“日达”的剃须刀厂。

  他脑子快,手脚灵活,责任又强,很快得到老板的赏识,晋升为工厂主管,还常常跟着老板外出,这让李丐腾对这个行业有了深入的了解

  彼时,剃须刀行业出现一轮价格战,剃须刀的批发价降了近50%,李丐腾建议老板品牌,但老板却认为做品牌生死未卜,而靠着批发出货量大还是可以的。

  说服不了老板,李丐腾无奈只好离开日达,拿着从日达赚的两三万块做起了剃须刀配件生意,为剃须刀厂提供网片的小生意,到1998年底,李丐腾赚了十多万元。

  此时,李丐腾也认为自己具备了做剃须刀的技术基础和资金,于是于1999年创立了飞科电器——凭借科技,一路向前飞。

  李丐腾也想过失败,但他不害怕失败,“人家的孩子就是这点好,享得了福,也吃得了,反正就算最坏也不过是与原来一样。”

  当时的剃须刀行业封为两大阵营,外资品牌飞利浦等占据着高端市场,用户体验好,但是价格贵;国内产商占据着低端市场,价格便宜,但用户体验极差,被消费者戏称“拔毛机”。

  于是,李丐腾企图在中间插缝,做一款用户体验好,价格又能让大多数消费者接受的剃须刀。

  国产的剃须刀之所以称为“拔毛机”,是因为只采用单头,像飞利浦当时的一款双头剃须刀技术含量要求极高,国内厂家的技术无法做出来。

  李丐腾在日达的时候,做剃须刀的技术就已经是同行中的翘楚,这次更是在四五个月做出来9套模具,采购上等的零配件,研制出了国内首款双头剃须刀,并通过了相关部门质量检测。

  李丐腾带着第一批产品去义乌推销,每只定价37元,是飞利浦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他觉得自己的产品这么好、价格这么低,而且是国内唯一的供货商,肯定会受到经销商追捧。

  然而,却没有一个经销商愿意代理他的产品,国内当时剃须刀的批发价已经低至7元每件,经销商与供货商也是长期合作的老关系了,谁会理一个刚出茅庐的愣小子呢?

  尽管李丐腾一再强调自己的产品是国内最好的的剃须刀,经销商们却始终对他抱有怀疑,无奈之下,李丐腾说出“卖不出不用付”的狠话,部分经销商便同意试一下。

  没想到这一试,就试出了一片大好的形势,市面上飞科的剃须刀卖得火爆,经销商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进来要求订货,态度也越来越殷勤。

  局势大好的情况下,李丐腾起了“饥饿营销”,如果一个经销商向他订购1000个剃须刀,他就只给对方发300个,告诉对方“缺货”,通常经销商害怕断货,就会紧急加订2000个。

  营销战略让飞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订货的经销商也越来越多。2001年底,李丐腾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奔驰。

  初尝成功的李丐腾决定开拓新的出货渠道,大型超市、商场是都市人采购中高端日常用品的地方,飞科也必须进入这个空白市场,不能只一味靠经销商。

  这之后,飞科形成了以商超为主、以经销商为辅的渠道体系。

  当然,李丐腾还在品牌塑造上更是坚持高举高打,早在2001年,飞科刚刚起来的时候,李丐腾就做了一个惊人之举——投巨资到央视黄金时段打广告。

  李丐腾认为如果不一开始就打响品牌,随着双头剃须刀技术的普及,飞科将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事实印证了这一点,自从在央视投放广告之后,飞科的品牌地位迅速上升。

  2003年,飞科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评为“中国剃须刀十大知名品牌”;2006年,它又成为中国剃须刀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唯一国内企业

  早在创业之初,李丐腾就提出“不及时成功就是失败”,那时,他通过一款拳头产品打开了尚处于空白的中端市场,但他必须让飞科扩张得足够快才能占住这个市场

  随着2016年的上市,飞科下半场的竞技挑战又拉开了序幕,李丐腾又会给这个市场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来源: 南财专访)

分页:123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