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物 > 文章内容页

23岁特困生摆地摊起家成百万富豪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21-03-24 19:46:44 分类:励志人物 阅读:

  23岁特困生摆地摊起家成百万富豪
  
  那是2008年的夏天。20岁的李洋为了凑够上大学的费用,一个暑假所得5500元,仅是入学费用的一半。李洋哭了,“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我大喊,一定要做个有人”。
  
  8月1日报道:至今,李洋还记得高三暑假的那场雨。那天,打完第三份工,已是清晨3点多。“当时雨下得特别大。”他回忆说,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疼!”路面的积没过了自行车的脚蹬子,自行车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一条小船,李洋哭了,“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我大喊,一定要做个有人”。
  
  那是2008年的夏天。20岁的李洋为了凑够上大学的费用,整个夏天独自租住在离家50多公里的一个镇子上,一天打3份工,“上午为联通卖手机卡,下午为移动卖手机卡,晚上在烧烤店当服务员”。一个暑假所得5500元,仅是入学费用的一半。最终,在学校和媒体的帮助下,他才得以顺利走入大学校门。
  
  仅仅3年后,这位曾经的特困生已经成为石家庄博强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拥有一家冷饮店、一家饭店和两家通信产品店,快递业务也做得红红火火。
  
  同时,作为河北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网球专业的大三学生,李洋和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区别,“该上课上课”,除了是学生干部,他在全班还第一个入了党。
  
  从摆地摊儿到打的收款
  
  7月16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李洋的母亲从承德县岔沟乡下局子村的家中给他打来电话电话中,李洋告诉母亲父亲的药他下午就去买。
  
  体育学院网球专业算是一个“贵族专业”,不仅学费要高出其他专业一大截,就读学生家境一般也较为优越。与他们相比,李洋算是一个典型的贫困生:父亲四级伤残,母亲高血压,一个姐姐还患有重病。
  
  走上创业之路,李洋是被所迫。
  
  开始,李利用周末打工,“可两天的收入,刨去交通费等花销,也就剩下30多元,一周的饭费都捉襟见肘,更别说积攒出来学费了。”一个偶然机会,李洋从一同打工的同乡那里得知,给手机贴膜“挺”。于是他不上课时就到邻近的河北经贸大学门口摆起地摊儿,“我从批发市场进了货,买了一张二手的小桌子,椅子也没有,就坐在路边的泥台上”。正值冬天,“实在冷了,就用打火机点燃手机膜的边角料,取一下暖。”
  
  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比寒冷更可怕的是被同学看到后的“难为情”,“选择到离学校较远的河北经贸大学就是出于这个考虑。”可还是被一个骑自行车路过的同宿舍同学看到了,同学对他说:“差不多就收摊儿吧,挺冷的。”虽然知道同学是出于善意,李洋听后仍觉得不是滋味
  
  每次摆摊儿100元左右的收益,确确实实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自食其力的自豪感也逐渐战胜了难为情”,他的地摊儿也摆到了自己学校。就在这时,他得知通讯运营商的“手机情侣卡”在异地恋大学生中颇受追捧。这种外地通讯运营商提供的手机通话服务,只要交一定的月租,国内异地通话在一定时间内可免费。“接到第一单生意时,‘进货’的费用是75元,而我手头只有50元。”和同学借了25元才做成了这笔生意,“一下子就净赚150元”。
  
  于是,他迅速在各个学校组建了“手机情侣卡”的销售队伍,“从那时起,我开始打的去送货、收款”,每次都“满载而归”。
  
  一元结交成功人士
  
  李洋的创业之路并非一直顺风顺。“情侣卡”销售火爆时,通讯运营商却突然叫停了该项服务。当时已销售出去的手机卡和压在手里的手机卡总值20多万元,“就算我把卖卡的利润退给买卡人,但支付给营销队伍的卖卡费用是不可能收回的。”对于李洋这样的贫困生,抗风险能力极其有限。(经典语录  )有朋友劝他“耍赖”蒙混过关,但李洋没有这样做,而是对卖卡人承诺如果业务不能恢复,一定如数退款。
  
  他一次次和通讯运营商沟通,一次次拨打有关部门的投诉电话,“投诉电话我拨打了不下一万次。”他强调,这可不是“概数”,而是货真价实的“确数”。“情侣卡”的业务奇迹般恢复了,但这次“打击”却导致他的营销团队解散,于是李洋下定决组建自己公司
  
  资金是首先要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时一位成功企业家给了李洋巨大的支持,“他说从我的故事中,看到了他当年的影子”。认识这位企业家纯属偶然。一次,李洋坐公交车,一个中年人手拿一张百元大钞询问谁能帮他换零投币,其他人无动于衷,李洋则热地替他投了一元简单交谈后,这位中年人给了李洋一张名片,原来这是一位成功人士,“我们至今保持联系”。
  
  李洋本不善言谈,但这几年的经历使他认识了很多人,他们都对这个踏实肯吃小伙子留下了好的印象,“现在我很享受和人相处乐趣”。“我每次从老家回来,总会带些山楂、柴鸡蛋等土特产,用来感谢帮助过我的人。”他强调说,“这些礼物不关乎金,而关于。”正是怀着真诚感恩,李洋在陌生城市里交到了朋友,甚至还有不少“忘年交”。
  
  靠好的人际沟通赢得的口碑,今年6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李洋的快递业务一个月就为他进账十几万元。
  
  “免费”的盈利模式
  
  李洋告诉记者,在他业务覆盖范围内,大学生求职中介业务让众多竞争者“溃不成军”。“作为一名找兼职曾经上当受骗的大学生,我了解大学生求职时的感受,因而能为他们提供最的服务。”这是他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独门秘籍”。
  
  自己创业前,李洋也曾想找份兼职工作,他按照街头小广告找到一家中介公司时,这家中介却热情地邀请他做中介代理,每月底薪150元,介绍一个,还有5元的提成。李洋为这家中介公司介绍了40多个同学,但同学们交了中介费后,却没有收到中介的任何工作信息。面对纷纷找来询问情况的同学,李洋情急之下报了警,但中介公司已是人去屋空。而今,为了打消同学们“上当受骗”的疑虑,他要求业务员时刻保持电话畅通,并对求职者“时刻保持微笑”,他们提供公关礼仪等求职技巧方面的培训,同时制定《学生外出工作制度》,对兼职大学生进行约束,保证用人单位的利益。“对给我们提供工作岗位的用人单位,我们不收任何费用”,对于求职大学生,他们只收取100元的押金,“这是要退还的”,此外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这家有1000多名兼职员工的中介公司是如何盈利的呢?原来,只有在他们公司旗下的实体店内计消费一定数额的产品和服务的大学生,才能享受中介服务,“消费金额越多,中介的增值服务就会越”。
  
  “我们现在在几所高校附近开设了实体店,方便同学们来购物,攒积分。”他们还依托现有的快递业务开展送货上门服务,“以后我们计划逐步减少实体店,依托网店实行送货上门,这样既方便了消费者,也减少了成本。”
  
  如今,李洋正忙着在石家庄多个高校聚集区复制他的商业模式,构建着属于自己的小小商业王国。

分页:123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