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钱、珍惜钱的人,财商都不低
文:顾一宸
-1-
前段时间,一篇《我卖了北京的房子,移居大理后……》的文章在朋友刷屏,看似不理智的选择道出了一线城市的中青年们的切肤之痛。
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生活压力持续增长,也难怪“逃离北上广”流行起来。
我的高中同学陈立,大学毕业后进了上海的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月入过万,与我们这些回到家乡小城或去往二三线城市的同学相比,他的收入遥遥领先。
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都说他现在发达了,苟富贵勿相忘,嚷嚷着要他买单。他急忙摇手,一脸苦笑,上海居大不易,真要说起来,我过得还没你们好呢。
看同学们不信,他掰扯着手指头算起账来:
我在浦东租的40平的一居室,月租4000块,车生活费用平摊到每个月都要2500块,每个月吃饭水电等生活费3000块,要是再遇上朋友聚会或者结婚随礼,岂止月光,我还得透支下信用卡才能对付过去。
我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老陈啊,我以前总羡慕你工作光鲜,赚得多,生活体面,现在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咱们谁都不容易啊!
在大城市生活,工作机会多,晋升空间大,可房价物价都贵,生活成本也不小。多少像老陈这样的白领,看收入是中产阶级,看存款却还没脱贫。
我们踏实工作,努力赚钱,就想有个富足安好的未来,可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却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2-
上小学的时候,做那道经典的“一个水池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数学题时,我就想,怎么会有人这么傻,关了出水口,只开进水口,水池不是一会就装满了吗?
长大以后,进入社会,直面了生活的残酷冰冷,才发现了数学题里蕴含的生活哲学:人要吃饭,要穿衣,要出行,要社交,怎么可能只赚钱不花钱?
进水快些,出水慢些,水池总会装满的。赚钱多些,花钱少些,老陈总会富裕起来吧?不会的。照他现在这样下去,他攒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房价和物价的上涨,他看着光鲜实则窘迫的日子会遥遥没有尽头。
荀子在《荀子·富国》里写道: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馀,而上不忧不足。
一个国家想要富裕起来要开源节流,我们每个人想要让生活变得更好又何尝不需要这样呢?
坚持充电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努力工作,争取升职加薪的机会,这是财富上的开源。而节流就要求我们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能省则省。
辛苦赚来的钱,如果你不会节省,花钱大手大脚,那就像财富的水池开了一个巨大的出水口,哗啦啦流走的不仅是金钱,更是我们活得富足的希望。
-3-
华人首富李嘉诚出身贫寒,筚路蓝缕,辛苦创业,终于成就了财富传奇。过了那么久艰难的日子,好不容易熬出来了,有钱了,到了享受生活的时候了吧?如果你是这么想的,那难怪有钱人不是你。
事业成功之后,李嘉诚依然过着节俭的日子:一套西装他可以穿十年八年;一块表一副眼镜都戴了超过十年;皮鞋坏了他觉得扔掉可惜,补一补接着穿;和员工一样,吃公司的工作餐;身为地产大亨他住的不是半山豪宅,而是1962年婚前购置的老房子。
李嘉诚并非特例,很多富豪们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却还是认真的节省每一分钱。
台塑集团王永庆一条毛巾用了27年,华为任正非一间总统套房十几人打地铺,娃哈哈宗庆后一年消费不超过5万元,“世界船王”包玉刚一张白纸五次用,吉利李书福很少穿500元以上的衣服,格力董明珠独自一人坐火车出行……
有人说,这些富人们是越有钱,越抠门。这句话其实颠倒了因果,生活的真相是:
如果你不去节省那些本可以省下来的钱,那么,你永远不会真正富裕起来。
-4-
以前,我们以为决定一个人成就的是他的智商,后来才发现,智商固然能够帮助他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却无法帮助他协调人际关系和扩展人脉。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我们还要有超高的情商来帮助我们洞明世事、练达人情。
老陈名校毕业,成熟圆滑,智商和情商都是上上之选,他的收入也证明了他的价值,可他却一直挣扎在生活的泥淖里,难以获得生活宽裕、财务自由的解脱。
原来,光有智商和情商是不够的,想要富起来,我们还需要有财商,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创造和管理驾驭财富。这也就是俗话说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李嘉诚王永庆等富豪都深谙财富积累的秘密,多花个三五千对于他们来说不值一提,但他们的财商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他们知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会省钱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当我们在城市的罅隙里过着窘迫的生活,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和老人的抚养费用宛如大山把我们压得身心俱疲时,我们该停下来,好好想想,自己的财商是否及格,是不是该省的钱没有省。
一个有财商的人一定是理解了金钱的好处的。他收敛了视金钱如粪土的清高孤傲,以圆润的姿态融入了生活的溪流。他知晓一粥一饭半丝半缕都要以金钱换取,思其来之不易,念其物力维艰,又怎么舍得轻易浪费?
一个有财商的人也一定是树立了遵从内心选择而不盲从他人评价的理性消费观的。只买对的,不买贵的。真正需要的东西,千金也舍得;可买可不买的、其实不需要的东西,买得再便宜,也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