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很“努力”,但其实只是一种“努力感”
作者:赵晓璃
一、
这对我而言不亚于一个意外。
其中有个大牛直接给了我一本辅导书,具体名字我忘记了,但整本书的中心思想简单而粗暴,就是教人如何应对六级考试的,而编写辅导书的人更牛掰,据说但凡英语考试,什么四级六级雅思托福GRE,这位编者都能应对自如,并且每次都是高分。
我就这样上了考场,在没有背诵一个英语单词的前提下,本着能答就答不能答就蒙的原则,根据一个月的时间潜心研究的考试规律,稀里糊涂就答完了题目,考完试整个头脑都是懵的,我想,如果这次真没考过,真的一点也不亏,如果真不幸要补考,我早已下定决心要老老实实背单词了。
二、
有一天我禁不住好奇问她,为何每天晚上发完书和笔记要晒吃的呢?
这种感觉每个人或许都有过。有段时间我喜欢发自己练瑜伽的图片,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多厉害,只有我清楚自己是有多心虚,但每次只要看到自己练瑜伽的照片,我就感觉自己好辛苦,然后总是情不自禁找一处好吃的大快朵颐,可吃完之后自己又懊恼不已,满满的罪恶感涌上心头,于是就在这几股力量的撕扯下,我像上瘾一般,每天磨皮美图发瑜伽照,然后大吃一顿,接下来继续后悔......
三、
所谓的有知无能,是指我们停留在获取知识的阶段,后面还需要继续实践,才能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能力;而能力的最高阶,就是“无知有能”阶段,那个境界的人早已忘却了努力这回事,他们把能力化作了一种天赋,练到了本能反应的地步,也就是到达了传说中的“人剑合一、浑而不觉”的境地。
他举了个例子,在销售行为中,其实最关键的不是销售什么,而是要学会揣摩顾客的心理,学会顺水推舟,这样的销售往往会达成双赢的结局;如果你只顾着拼命推销,自己感觉确实很努力,可这些推销、喋喋不休甚至算计的部分,在没有掌握到客户的核心需求前,都显得很多余,有时甚至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
四、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步入职场后的我们会发现,加薪升职不是自己努力就能说了算的,因为我们还没有强大到制定职场游戏规则的地步。既然存在游戏规则制定者,就像当年有高考命题组一样的道理,表面上看每个人都在努力,但事实上能获得成功的多是那些能契合命题人或领导者思维方式及做事风格的人。
我想起几天前六级考试失利的女孩,她一再向我追问这次考试的失利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我实在不知如何回答,我唯一能告诉她的就是去吃点好吃的,再去逛逛街,等糟糕的心情过去,再调整调整状态,约见一些学校里的英语牛人,请教下他们的方法,或许会有茅塞顿开的启发。
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但到底她什么时候能够明白,也不是我能左右的;同时我也清楚,今天她所走的弯路也是她人生中必经的部分,就像我后来走过的很多职场弯路一样,除非她能认识到这一点,否则她一直会认为自己的学习很受挫,这样的心智模式延伸到职场中,也可能会让她在早期的职场中经历一些坎坷,她可能会没有成就感,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但没有办法,这就是一个再现实不过的成人世界。
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