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选择叫“没得选”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他都会向附近的农民订购一堆草料来喂养这头小毛驴。有一天,这位农民为了对这位老主顾表示感谢,特别多送了一堆草料给他,于是仓库里有了两堆草料。这下毛驴可烦恼了,因为眼前这两堆草料距离完全相等,数量一样,鲜美可口程度也一样。毛驴拥有绝对选择的自由,它左看看,右瞧瞧,不知道选哪一堆草料才好。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不断地在两堆草料中来回走动,在无所适从的情况下,最后毛驴竟然活活饿死了。这种在多项选择面前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被称之为“布里丹效应”。
有选择好,选择愈多愈好,这几乎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常识。但面对太多的选择容易让人游移不定,拿不准主意。反而可能造成负面结果,甚至付出了更大的代价。因为,太多的选择反而让我们游离不定。总想选择最好的,却又难判定到底哪一个最好,于是我们不停地挑挑拣拣,致使许多大好良机白白地擦肩而过。
心理学家罗伯特·书勒曾连续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一处风景区,摆设了两个醒目的奶茶摊点,一个有4种口味,另一个有14种口味。一个小时之内,有14种口味的摊点吸引的顾客较多:198位经过的客人中,60%会停下来观望;102位经过有4种口味摊点的客人中,只有21%停下来观望。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在有14种口味摊点前停下来观望者中,不到7%的人买了奶茶,而在有4种口味摊点前停下来观望者中,超过50%的人至少买了一杯奶茶。
听过一则关于两个西班牙人的故事:有两个西班牙人,一个叫布兰科,一个叫奥特加。虽然他们同龄,又是邻居,但家境却相差很远,布兰科的父亲是一个富商,住别墅,开豪车,而奥特加的父亲却是一个摆地摊的住棚屋,靠步行。
从小,布兰科的父亲就这样对儿子说:“孩子,长大后你想干什么都行,如果你想当律师,我就让我的私人律师教你当一名好律师,他可是一位为数不多的大律师;你如果想当医生,我就让我的私人医生教你医术,他可是我们这里医术最高的医生;如果你想当演员,我就将你送去最好的艺术学校学习,给你找最好的编剧和导演来给你量身定做角色,永远让你当主角;如果你想当商人,那么我就教你怎样做生意,要知道,你老爸可不是一个小商人,而是一个大商人,只要你肯学,我会将我的经商经验全都传授给你。
两个孩子都牢牢地记住了自己父亲的话。布兰科首先报考了律师,还没学几天,他就觉得律师的工作太单调,根本就不适合他的性格,他想,反正还有其他事情可以干,于是,他又转去学习医术。因为每天都要跟那些病人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耐心,还没干多久,他又觉得医生这个职业似乎也不太适合他。于是,他想,当演员肯定最好玩,可是,不久后,他才知道,当演员真的是太辛苦了。最后,他只得跟父亲学习经商,可是,这时,他父亲的公司因为遭遇金融危机而破产了。最终,布兰科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