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哲理 > 文章内容页

俞敏洪: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21-03-15 23:36:45 分类:人生哲理 阅读:

  俞敏洪: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

  1、你的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只要坚持跑下去,你就会跑出自己意想不到的距离

  2、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对所从事职业的喜专注,比上什么大学重要不知多少倍。

  3、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4、如果我们觉得被“逼”着做某些事情时,不必为此感到无奈或懊恼,因为这些事情从长远来看也许不是坏事。

  5、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机会

  “两种错误”不能犯

  每个人都有对未来期待,有对未来事业成就幸福追求

  面对未来时,我们最容易犯两个错误:一个是觉得自己这辈子不会有大的作为;另一个是料定别人不会有作为

  我在北大的时候就犯了第一个错误:我断定自己这辈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出息,因为我的父母都是农民,我长得太难看了,根本就没人看得上我等等。断定到最后,我变得非常郁闷,最后得了一场肺结核。

  很明显,第一种错误不能犯,原因简单人生起点由不得你选择,你出生在什么家庭由不得你选择。不过,人都有两条腿,是为了让你跑,是为了让你跑得更快,只要你坚持跑下去,你就会跑出你自己意想不到的距离

  所以,大家记住,我们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从我们这个点上开始跑。我这个人虽然开始比较自卑,但还是相信,既然自己能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奋斗北大学生,就能够从北大奋斗到更高的台阶,我从底里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我就做到了。

  有的同学说:“俞老师,我这个学校挺一般的,你看我未来还能有所成就吗?”想想看,在中国的企业家中,有多少没上大学成功人士?娃哈哈集团的宗庆后和吉利汽车集团的李书福都没上过大学,宗庆后不照样弄出了中国最大的饮料公司?李书福不照样弄出了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吉利汽车现在又把沃尔沃汽车给收购了,你说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成就呢?他们靠自己专注自己努力自己喜欢自己。所以,我们对自己所学的东西,对所从事职业的喜专注,比你上什么大学重要不知多少倍。

  有同学说,我身边没有资源,而我的同学有的是什么部长的儿子,有的是市委书记的女儿。还有同学说,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真不公平别人有的东西我都没有,你看他身上穿的名牌服装,我就没有,他用的是苹果电脑,我就没有,他用的是iPhone,我连手机都买不起。

  然而,这些却不是你能抱怨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社会本来就没有公平过。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机会

  第二种错误最好也不要犯。为什么?你会失去一个可能是未来跟你合作事业伙伴。比如说,你看到周围的同学,可能觉得班内最后几名基本上未来不会有出息,但是事实证明恰恰相反。

  北大曾经对全班前五名和最后五名学生毕业二十年后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是,全班最后五名的成就不次于前五名的同学。全班前五名同学的成就一般是教授或者是科学家,当然这个不能算不大,但是许多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甚至政治家,都是来自班级里名次不怎么样的同学中。所以,你千万不要看轻你班级里的同学,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那些同学。

  面对未来,往往会出现两种人:一种是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未来会有所作为;还有一种是从底里不相信自己会有所作为的人。未来成功的会是哪一种人?一定是前面的一种人。

  为什么?原因简单:你的有多大,你就能走多远。人,或希望成为伟大事业家,或希望成为伟大企业家、伟大艺术家等等。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做到了,有的人没做到?就是因为做到的人,他一定从底里相信自己这辈子能做成事情

  人生就像一年四季开放的花朵,有的花在春天开,有的花到了夏天才开,有的花要到了秋天才开,有的则要到了冬天才开。人生奋斗一辈子过程,20岁的时候就谈论自己有没有成就还太早,人生是看不到头的拉松。我们要拼耐力,拼专注

  也就是说,你现在有多少跟别的同学的落差,完全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从现在开始奋力前行,不急不躁,看准目标,让自己的一生和自己目标一起发出光辉灿烂的色彩。

  成功是“逼”出来的

  我每个月要为《新东方英语》杂志写一篇卷首语,原则上不难,因为一个月只要一篇,怎么也不算繁重的任务。但每次编辑部向我索稿时,我都惊慌失措,因为我无比繁忙(主要是因为自己无事生非),从来都没能把稿件预先准备好。别看一篇小小的卷首语,如果不能静下思考几个小时,是写不出来的。而且,即使静下来,也还得有灵感才能写出来。像我这样每天被世俗事务所纠缠的人,灵感日趋枯竭,有的时候坐上两个小时,脑袋里依然是一片空白。

  所以,每次写卷首语之前,我都会在书桌边暗暗“仇恨”编辑部的人,恨他们总是在最后几天这样“逼”我交稿,让我本来可以轻松的几天变得情沉重、食不甘味。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被“逼”之下,一篇篇卷首语被“逼”了出来,几年后居然结集出版了几本书。尽管出书多少有些自娱自乐的意味,也没指望多少人读,还常常免费送给学生,但每次见到装帧漂亮的书摆在自己眼前,我还是免不了产生一点成就感。就像俗话所说的那样,再丑的孩子父母都会面对自己作品里也总会感到欣喜

  我想起自己读书的年代。由于天资并不聪颖,我每次背课文都是被老师“逼”着背出来,每次数学题做不出来都被老师留下来“逼”着做完。凡是那些“逼”过我的老师,我到今天都记忆犹新,由小时候对他们的恨,转变为如今对他们的感激。

  而那些没有“逼”过我的老师,尤其是那些对我很纵容老师,我现在一概记忆模糊,而且觉得这样的老师值得尊敬。在大学里,老师一般不会“逼”学生学习,因为学生已经成年,理应学会自己约束自己。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在青春飞扬、情萌动的大学时代,有多少人会“逼”着自己真正沉下学习呢?

  对于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来说,学习仅仅意味着为了成绩及格而在考试前被“逼”用功两个星期,考试结束,教科书一扔,就万事大吉了。就我而言,对大学时代的很多老师,我已经印象有些模糊了,因为这些老师基本属于“宽大型”老师,不管学生听不听,到期末出张考卷,给个分数就完了,常常每个人都能及格。

  不过,有两个老师我到今天还记忆犹新,并存感激。一位是我们的系主任李赋宁老师,一位是我们的英诗教授王世仁老师。李赋宁老师教我们《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要求我们学一课背一课,常把我们“逼”得狈不堪,但却成就了我们扎实的英语功底。王世仁老师要求我们把他教过的英诗全都背出来,被“逼”无奈的我们只好立在西风中背诵莱的《西风颂》,但对于英语语言的美感也在背诵中领悟得越来越深刻。现在想来,如果所有老师都对我们要求这么严格,我们在大学里也许还会更有长进。

  我最近读了《我在美国做妈妈》,这是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讲述自己育儿经验一本书。她对两个女儿要求十分严格,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她一开始就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最终把两个女儿培养成了杰出的钢琴家和小提琴家。至于这两个女儿未来是否会更加成功我不想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说正是蔡美儿用“逼”两个女儿走向了成功

  我自己小时候也被母亲“逼”过。母亲自己不识几个字,却每天要求我做作业、读书。我没有取得上高中的资格,她就满世界去求人;我高考失败,她就鼓励我再考。最终,我考上了北大。所以,如果没有严厉的母亲,可能就没有今天的我。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的。如果我们觉得在被“逼”着做某些事情时,不必为此感到无奈或懊恼,因为这些事情从长远来看也许不是坏事,比如被老师“逼”着背课文,被同学“逼”着参加活动,被老板“逼”着不断工作,被竞争“逼”着天天学习……

  也许,适当的逼迫能够把我们的惰性“逼”走,把我们的平庸“逼”走,把我们的勇气“逼”出来,把我们的前途“逼”出来,也把我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逼”出来。

  不要“习以为常”

  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然而,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的习以为常:对于在黑暗中随手打开电灯就能见到光明习以为常;对于在图书馆随时能借到自己想读的图书习以为常;对于在地球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用手机听到亲人声音习以为常;对于父母从小到大对我们的护习以为常。这些习以为常,让我们失去生命中本该拥有快乐幸福

  感知能力快乐幸福的源泉。如果学校你能够感觉读书快乐,在单位能够体会到工作成就感,回家后能够感觉到家的温馨,那就说明你还保留着对于幸福快乐的感知能力。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感知能力正在慢慢消失,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习以为常中。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居鲍市不闻其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日复一日的相同经历会使人产生审美上的厌倦和疲劳,大脑无法再保持兴奋感。这是一种生理和理反应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总是不自觉地陷入到麻木甚至厌倦状态。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态重新感知到幸福快乐呢?

  答案是:不要让美好的东西太容易得到。越难得到的东西越会被珍惜,从中获得的幸福感也就越长久。现在许多孩子幸福感远远没有我们小时候强烈,尽管他们在物质方面要富裕得多。他们想要得到一件东西太容易了:想要具就买具,想要手机就买手机,想看电影就能看电影,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结果孩子很快就对这些东西产生了厌倦感。

  我们小时候就不同了,那时候有一把具手枪或看一场电影,都是极为奢侈的事情。记得小时候,一个上亲戚下乡来,送了我一把具手枪,结果这把枪成了我的贴身宝贝,一直陪了我十年,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能体会到它曾带给我的那种幸福满足感。(励志文章 )小时候看电影,都是露天电影,而且常常要摸黑走十里地,但那时看电影所感受到的快乐幸福,现在进一百次电影院都比不上。所以,我非常庆幸从小生活农村,在点着煤油灯的日子里度过了自己童年少年学习时光,因为它让我对今天的生活无比珍惜

  有人跟我说:我从小什么都不缺,生活在富裕的家庭,过着餍足的生活,但却渐渐失去了感知美好生活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若要改善这种状况,最好办法是让自己失去、再感知。

  怎样做到先失去呢?暂时离开习以为常的温暖的家,抛弃“打开开关就是电灯、打开龙头就是清”的便捷生活,打起背包,到缺、没电的荒野中走三天,白天孤单中啃干粮,晚上在恐惧中宿帐篷。然后,你再回到家,就知道家是多么可,日常的生活有多幸福了。

  我们不能对美好的事物太习以为常,否则,生命中留下的只能是越来越多的。因为人天生容易美好的事物习以为常,而对的感知却只会随着年月的积而变得敏锐。如果我们不懂得去感知幸福快乐,就只能让怨恨充满田。

  所以,让我们消除习以为常的恶习,重新擦拭灵和眼睛认真感受平凡日子中的点滴幸福,让每一天在充实、快乐感恩中度过。

  俞敏洪妙语辑录:

  做人做事像山

  “做人做事像山”,是说做事要挺拔,做人委婉,把态度放低。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做事,没有方向,一塌糊涂做人却像山,挺拔昂立,绝不让步,完全是相反的状态

  欲望可以有,但不要没有尽头

  做人懂得满足欲望可以有,但是不要没有尽头,现在这么多人变成房奴、车奴,不仅仅是因为房价上涨,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当初年轻的时候气更加大,一上来欲望就很高,然后就会很。我不是说大家不要房不要车,而是要有更多的努力

  幸福并不是有就有的

  我也住过地下室,我也租过农民房子。现在我有足够的资本跟大家说:你生活拥有的名声、财富社会地位跟你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因为我贫困的时候我的幸福指数和快乐指数比现在高得多,幸福指数并不是你有就有的。

  自信不是来自于跟别人比较

  自信来自于,而不是来自于和别人比较,和别人比较永远不可能带来真正自信比较结果不是产生虚妄的优越感,就是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自信是一种自我肯定肯定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够做得比较出色,而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比别人好。

  工作就是一种“自我推销”

  工作首先是为自己工作,而不是为老板工作。通过工作获得资源资格和资历,再用这些争取更好的工作工作本身也是一种乐趣工作也是的体现。就算你是“千里”,也要给别人留下足够的时间,让“伯乐”发现你,要有足够的和持之以恒的决。同时,工作也是一种自我推销,你的推销成功与否,直接涉及到你的未来

  不能只愤世,而要学会解决问题

  曾经很偏激,很愤世。在头破血流后发现,偏激和愤世没有带来好的结果最后发现生活不能只看到问题,而是要提供对于问题解决方法。有些问题是因为自己弱点产生的,就需要改变自己,有些问题是外在的,就需要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改变世界需要坚韧和勇气,会有很多委屈甚至屈辱,但从中会产生希望

分页:123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