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超越平凡,接受平凡更重要
单位交通车绝对是个风云际会的信息交互地,也常让我觉得很恐慌。
为什么呢?因为我经常“放叉子”啊。
对,我也身处其中,并尽量不开口,因为一开口就深井冰了……
比如某天早晨,几位妈咪探讨幼稚园睡午觉的问题。一位妈咪说:“他们11:30吃完饭,只在外面活动十分钟,就要求小朋友上床睡觉。我们在家时,最少要活动半个小时,吃个苹果才睡觉,十分钟怎么消化得了,万一积食了怎么办呢?”说完,她扑闪着大眼睛望向我,我吧嗒吧嗒嘴:“啊,呃,幼稚园有自己的规律吧,又不是在找保姆。”
本来就是,如果觉得幼稚园对孩子照顾不够细,完全可以中午接回家,幼稚园就在家属院中,离每栋楼都不超过5分钟步行时间。还有一点,虽然小家伙们只在外面活动十分钟,但三十几个孩子,你脱个袜子我甩只鞋,怎么也得折腾个二十分钟才能全员躺下,满打满算,真的有够30分钟消化时间唉。
不一样的环境要完成不同的学习内容,这才是进入幼稚园融入集体生活的意义。为什么那么多妈咪总拿家中的细致与幼稚园的粗放做比较?如果你接受不了孩子“遭罪”,那接回家嘛,像欧洲贵族那样请个家庭教师也挺好的……(求那些妈妈不要认出我,她们会撕碎我的嘴吗?)
我们家属院的学区不算好,好几位妈妈早早布下大局,最近在班车上听得最多的,就是谁家又在河对岸某楼盘买了房子,为了小宝上小学做准备。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刚入小班,连起跑线还没爬过去呢,但这阻挡不了妈妈们对中国升学率就业率的忧国忧民,“你看,现在研究生都是标配了,上次我们单位招一个普通文员,来了三博士,他们未来怎么搞哦,压力太大了!”
不好意思,我又放叉子了。
说个真实的例子,我身边很多高知分子紧紧巴巴过日子,只为攒钱给孩子出国念书,期待镀金回来有更好的未来。而前段时间,我一个只有技校学历的远方亲戚带着一家老小移民美国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一直在家外企开大客车,有A1照,又能流利英语对话,于是被公司作为技术人才移民出去了。是的,会开大客车,算技术人才!
我想表达的,不是羡慕远房亲戚走了狗屎运,也不是那个孩子一定会比在国内长大更幸福,而是想说,我们常求而不得的东西,或许并没那么难以得到,而得到后也未必就那么好。“成功”并不是人生唯一的价值观,所以无需盲目追风,更不要为没有来到的、并不了解的事而焦虑。
我最近放的一个叉子和物种进化论有关。
我好惊诧,就因为6岁数不到100,她就判断自己的遗传物种退化了?!!这让达尔文情何以堪啊?
这次我清晰地听到,有人在憋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