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网络生存法则你必须知道
加拿大作家AnnVoskamp有一封写给孩子的信:
“我认识一个人,他总去邮局寄送书籍,每当工作人员常规性地向他询问包裹里是否有危险的、易燃易爆的物品时,他总是诚实地回答,当然有——言语。
“谁说击碎你骨头的只有棍棒和石头,而言语不会?
“去问问路易斯安那那个满脸胡子的家伙,或去看看那条在去往非洲的路上发出的推特吧!”
Ann所指的满脸胡子的家伙是美国真人秀《鸭子王朝》中的菲尔·罗伯森。罗伯森在公开场合发表“同性恋犹如恐怖分子”的言论像一颗炸弹,在社会上引发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对此,有线电台不得不采取行动,暂停了他在系列剧中的演出。
而经历非洲“致命之旅”的是一位叫贾斯汀·萨科的美国女人。她并不像罗伯森一样是名人,当时她的推特上只有170个“粉丝”,通常她发出的言论都如石沉大海,不会得到任何人的回复。但那次她在从伦敦飞往非洲的航班起飞前,发了这样一句话:“要去非洲了,希望我不会染上艾滋病。开玩笑啦,我可是个白人呢!”她按下了发送键后便关机睡了,等她落地再次打开手机时,震惊地发现她的整个世界都被摧毁了。
这条存在“种族歧视”意味的段子,被她170名“粉丝”中的一人推送给了一个拥有1。5万名“粉丝”的传媒记者。就这样,在她关机飞行的11个小时里,这条消息闪电般地扩散,点击量成了推特之首。在她完全没有能力为自己辩解的时候,人们开始疯狂地“人肉”贾斯汀的私生活,骂她、诅咒她,希望她的公司开除她。她的公司为了自保,也在推特上发表声明,在没有和当事人进行任何交谈的情况下,就解雇了她。是的,就在她睡觉的时候,亿万的陌生人正在为摧毁她的生活而狂欢,她为这句自以为是的“美式幽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如果说在20世纪70年代,你需要知道地震时如何从屋里跑到院子里空旷的地方;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就要知道被困在50层高楼的逃生方案;到了2000年之后,若还不懂得如何在网络统治的时代生存,不知道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又能保护隐私和不被网络暴力侵犯,那则是不合时宜的。所以那位加拿大母亲在给孩子的信中语重心长地说:“永远不要忘记,你可以随便说什么,但没有人会真正想去了解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也是网络信息时代的特色。人们通过社交媒体窥视着别人的生活,常常只通过一句话、一件事来判断这个人的全部,他们并不关心这句话的语境或这个人之所以这么说、这么做的原因,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判断,而这个判断并不公平,也不会包含任何宽容和慈悲的胸怀。于是如何措辞,如何发声,如何权衡内心的叛逆和价值观,认识和估量网络的能量,就成了现代人必修的课程。以下这6点,是将来我会告诉孩子的“安全教程”。
面对社交网络,我们往往是松弛的,图一时之快,不计后果,以为编辑、隐藏、删除都只是按一下键的事,但在智能手机可以轻松复制、截屏、保存的年代,一切都无法轻易消除。Ann在给孩子的信中也警示道:“社交媒体正如它的名字,只要你还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它就会一直影响你的社交。”
2。你所说的,会代表你。
社交媒体上的话不是外交部的官方发言,我们往往会轻视它,但其他人会通过你在网络上的言行来判断你的为人。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去面试前,上网搜索一下面试官的背景,如果能看到他的社交媒体资料,就能更容易了解其性格、脾气,可以想想如何投其所好。同样,你的社交媒体资料也会被想了解你的人随时搜索,你在上面留下的言论也会是人们评判你为人的线索。
当菲尔·罗伯森被舆论抨击的时候,他也在强调,自己作为美国公民,有言论自由,谁也不能阻止他讲出心中的感受。但事实是,当他被记者追问时,也会承认自己言辞不当。而贾斯汀·萨科为她的自由言论承担了更为严重的后果,她因为一句话彻底毁掉了自己的职业前途、生活状态和公众形象。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60年学会闭嘴。”海明威的这句话提醒我们要谨言慎行。这并不是要求人们不要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在表达之前,衡量一下说这些话要付出的代价。
我们不是语言大师,但教育、教养和智商、情商都会教给我们如何使用更妥当、更善意的语言去表达自己,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不管时代发展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新锐思想和流行文化,什么样的幽默方式,人们的价值观还是不会改变的。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宗教信仰、性别差异,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6。不与恶同谋,不以丑为美。
来自威尔士的纪录片导演、作家JonRonson曾站在TED演讲台上谈论网络暴力,他同样讲到了贾斯汀的故事。他说,当那些人肆意攻击贾斯汀的时候,他们不用为自己的言论负任何责任,也不会有人谴责他们,说他们正在为摧毁贾斯汀而兴奋不已。他们想表现出对死于艾滋病的非洲人民的关怀,希望别人觉得是因富有同情心而导致他们做出了如此残忍的行为。这并不是在倡导社会公正,这只是一种泄愤的方式。
Ann在信的最后说:“是的,言语是炸药,可以用它去伤人,但也可以用它来摧毁人与人之间的壁垒,打破疆界,消除通往新世界的一切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