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鸯
01
此刻已经是
深夜,我还在美术馆忙着下一个展览的
事情,从策展到布展,耗时耗力不可估量,
精神一度萎靡不振。对面陶瓷馆也还亮着灯,拉胚机还在转动着。
“还不走?”
“你不也还在拉胚么?”
他转身回陶瓷馆,泡了一杯
咖啡给我送过来,说:“
如果累的话,过来
玩泥拉胚放松下。”
今年他33岁,别看他现在是陶瓷馆的首席制陶师,在3年前,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30岁即将步入
中年男人行列的屌丝。
30岁以前的他是做建筑设计的,
工作辛苦又
累,
压力非常大,头发一绺一绺地掉,像霜
雪吹满头,人未老已白首。
想转行做别的,却不
知道做什么。从头学起,会不会太晚,当时的他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乱碰,对
人生感到
绝望。
02
他说:“我都30岁了,这是手艺活,人家十多岁就
开始学,我现在来做这个会不会太晚?”
他说,
老师50岁了,还愿意
折腾,
舍弃大学教授的名誉和地位,窝在陶瓷馆捏泥巴,他并不比我强多少,做陶瓷的手艺也才刚刚和师父学的,我才30岁,还怕什么呢?
在陶瓷馆的
日子,他夜以继日地
学习拉胚和
练习画瓷,
日子过得非常清
苦,因为是学徒,没有薪资待遇。
这三年,他没
办法想象
自己怎么度过的。没
朋友,没约会,没
任何饭局,没买过衣服,甚至很少走出陶瓷馆。在日复一日枯燥繁重地揉泥、找重
心的
过程中,精
心打磨
作品,并竭尽
全力。
经过三年的
努力,他做的陶瓷都卖出去了,还有许多签约订制的,从一无所有,到吃穿不愁;从学徒到首席制陶师,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有
成就。这远远不够,在做陶瓷的这条
路上,他说他还只是一个新手,还在不断摸索精进手艺。
03
他二十四岁当话剧演员;四十四岁
开始学英语;四十九岁
创造了造型哑剧,到
北京成了一名老
北漂,没房没车,一切从头
开始;五十岁,我进了
健身房,
开始健身;五十七岁,我再次走上了
舞台,
创造了
世界唯一的
艺术形式,它叫活雕塑;七十岁,我
开始有意识的练腹肌;七十九岁,我走上了T台。他今年八十岁,还有梦,还有
追求。
我们有多少人是手握一把烂牌,打出想要的局面的;又有多少人,早早对
人生缴械
投降,彻底认怂,过着
堕落不堪的
日子?
前两天看了一篇麦家的文章,说他的《解密》写了11年,退稿17次,他依然
坚持着没
放弃。虽然他早已有名气,可在写书的这条
路上为
自己的
坚持而
坚持着。
为了写《解密》,他去
西藏驻守,在神秘又荒凉的地方,每天都在
思考。还反复
阅读博尔赫斯的书,甚至将他的很多诗都能背诵出来,他的小说也能大段大段背诵。
在
西藏的三年,他像一个僧侣一样,完全沉浸在
单调孤傲的
日子里,可文学
生活很
丰富,这就足够了。虽然退稿十多次,稿子一改再改,但最终,在他
坚持和
努力的探索之下,写成了《解密》。
04
“我没有
温柔,唯独有这点英勇,跌下来再上去,就像是不倒翁,明明已是扑空,再
尽力补中。”
这么些年,我没有为什么
事情坚持过,唯有在写作和写书法的这条道
路上,还在战战兢兢地
坚持着。
关于写作,到现在,似乎没有拿得出手的
成绩,我既没有出书,也没有爆款文章拿来
炫耀。我不会写现在流行的
鸡汤励志,不会追热点,但我想,只要写得好,咸菜稀饭也会有人
欣赏的。
从对书法一无所知,连拿毛笔都拿不稳,中锋练不出来,到现在写行草《王羲之圣教序》,有业内
人士看过后,还想买我的字,虽然还在临帖阶段,还没有
创造自己的风格,但这样的
成绩总归让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