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乔布斯一生践行的14条准则
	  乔布斯的传奇已是广为传诵的创业神话:1976年,他和朋友在父母的车库里一起创办了苹果公司;1985年,他被扫地出门;1997年,在苹果濒临破产之际,他重新回归,扶大厦之将倾;2011年11月,在其病故之时,苹果已然被他打造成全世界最具价值的公司。
	  在这条人生轨迹上,乔布斯一路引领了七个产业的变革:个人电脑、动漫电影、唱片、移动通信、平板电脑、零售和数字出版业。他因此得以与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以及沃尔特·迪斯尼一起,跻身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之列。
	  而我认为,乔布斯成功的精髓,是他将自己的个性与行为方式完美地融为一体。他做事给人一种感觉:一切普遍规则于他都不适用,他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热情、激情与极端情绪化,全部倾注于他所创造的产品之中。他的暴躁和缺乏耐心都是他完美主义的组成部分。
	  的确,在过去十多年,他和苹果创造的一系列产品。这些产品无一不位列当代最伟大的创新:iMac、iPod、iPod nano、iTunes商店、Apple商店、MacBook、iPhone、iPad、App商店和OS X Lion——更别提每一部皮克斯动画电影。
	  1
	  专 注 到 极 致
	  “够了!”他大喊道,“这太疯狂了。”他抓起一只记号笔,光着脚信步走到一面白板前,画了一个二乘二的表格宣布说,“这才是我们要的。”
	  在两栏的顶端,他写下“消费者”和“专业人员”,在两行的前端他写下“桌面”和“便携”。
	  2
	  极 简 主 义
	  乔布斯是在雅达利公司上夜班期间,意识到追求简洁的价值的。雅达利从来不在出版的游戏中提供操作手册,所以他们的游戏系统必须简化到任何初学者都能立即掌握。雅达利出品的游戏《星际迷航》只有两条提示:① 投币,② 躲避克林冈人。
	  “要达到极致的简洁,你必须足够深入,”艾维解释道。“举例来说,放弃螺丝的使用,你很可能得到一件异常扭曲复杂的产品。更好的方法是将简洁带到产品深处,去了解产品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3
	  极 致 追 求
	  4
	  持 续 超 越
	  但是,他没有仅仅升级iMac的光驱来追赶对手,他决定要建立一个整合的系统来改变整个唱片行业。其结果就是iTunes、iTunes商店和iPod的结合,让用户可以购买、分享、管理、储存和播放音乐,这比任何对手都做得更好。
	  5
	  产 品 重 于 利 润
	  6
	  相 信 直 觉
	  7
	  突 破 极 限
	  有一次,乔布斯闯进Macintosh操作系统设计师拉里·肯扬的办公室,抱怨电脑启动的时间太长了。肯扬开始解释为什么缩短启动时间是不可能的,乔布斯打断他说:“如果能够拯救生命,你能想办法让启动时间缩短10秒么?”
	  说着,他走到白板前向他展示:如果有五百万人正在使用Mac,而每天电脑的启动使用时间缩短10秒,那么一年就能节省大约三百万个小时,这相当于每年拯救100条生命。几周后,肯扬使电脑的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
	  8
	  重 视 包 装
	  在1984年Macintosh发布前夕,乔布斯迷上了对于包装盒外形、颜色的设计。他亲自设计、改进了iPod和iPhone的包装盒,让它们看上去像珠宝盒一般精致,而且他还把自己的名字加在了包装盒外观专利的设计者名单中。
	  9
	  苛 求 完 美
	  在设计iPhone的时候同样如此。iPhone的原始设计是将玻璃镶嵌到一个铝制的外壳中。一个周一的早上,乔布斯找到艾维说:“我昨晚一夜没睡,我发现我不喜欢这个设计。”倒霉的艾维几乎瞬间就意识到乔布斯是对的。他回忆道:“乔布斯的这个发现让我无比尴尬。”
	  最后,乔布斯和艾维决定iPad的底部应该是圆角的,这样用户就可以舒服地拿起iPad而不用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然而,这种设计意味着要把所有的接口和按键集成在向下渐变的一个椭圆形区域内。没错,乔布斯一直等到实现了这一点才发布iPad。
	  10
	  容 忍 天 才
	  乔布斯曾对我说:“这些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拥有一群很优秀的员工,你不用像对待婴儿一样哄着他们。给他们定下伟大的目标,他们就能完成伟大的成就。如果你问任何一位Mac团队的员工,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11
	  面 对 面 沟 通
	  他告诉我:“在互联时代,人们很容易认为好的创想能够通过电子邮件和在线聊天完成,但是这种想法太疯狂了。灵感来源于自发的会面和随意的讨论。你可能撞见某人,问他:你们在干嘛?他告诉你正在做的事,然后突然你就会‘哇哦~’,各种奇思妙想都涌现出来。”
	  乔布斯回忆道:“我痛恨那些脱离自己的想法使用PPT的人。制作PPT的时候,人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PPT无法完全表达他们的想法。我希望员工能够完全投入,在会上言无不尽,而不是展示一堆PPT。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人根本不需要PowerPoint。”
	  12
	  兼 顾 大 局 与 细 节
	  13
	  融 人 文 于 科 学
	  在他刚决定和我合作创作传记的时候,有一天他对我说:“我一直认为自己像个孩子一样悲天悯人,但同时我又热衷于电子,直至后来,我的偶像之一、宝丽来创始人埃德温·兰德说起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定,这就是我要做的事。”
	  毫无疑问,这些设想都会实现,虽然他已看不到。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