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机会还是主动出击
坐等机会还是主动出击
小罗对公司很失望。他在这里兢兢业业地工作好几年,论技术、论能力、论敬业、论用功,有谁能强过他?想不到,晋升主管的机会,却给了比他晚来一年的同事。小罗看不出同事哪点儿胜过自己,“除了在领导面前比我会来事儿吧。”
听完他的遭遇,小罗的朋友问了一句:“你那个同事当主管,有没有什么不够资格或者违规提升的地方?”小罗迟疑一会儿,倒也想不出来。朋友建议小罗主动一点,让上司了解他都做了些什么。就算这次升不上去,看看能不能争取到别的机会,或者至少下次有机会的时候,上司能想起他。
这个建议让小罗犯了难:“主动去要,这我怎么好开口?”对他来说,这比攻克一道技术难题更困难。
工作出色就能自然升迁吗
不容易主动争取的人,往往内心藏着对外界的期待。曾听一位职业人表示:希望公司能这样,工作出色就会自然升迁,不用我操其他的心。
如果这是一个人选择工作时不可或缺的条件,没问题——想要坚持某些内心的标准,可以广泛搜寻,找到符合这个标准的工作,再投身进去。毕竟,在人和机构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职位的发展空间如何?单位的工作氛围怎样?重视员工什么素质?升职加薪要看哪些条件?……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摊开来问。国外有人建议大学毕业生做第一份工作前,最好面试不少于25家机构,相信也是为了更加知己知彼,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份工作。
已经进了一家不符合理想的机构,就有必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了。若仍然无意间坚持对环境的期待,这让人好奇,这样的期待来自哪里?不少人有类似的想法: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习惯了老师主动关心,工作以后不自觉地就以为,我做了什么事情,上司都应该看得见,不用我说。可是,等自己成为领导时才发现:要管10个、20个人的时候,你也注意不到每个人干的每件事儿……
这些,若早一点明白会更好吧?进入职场后,所处的环境变化了,总在期待当前环境符合自己过去的习惯或想象,那表示想要停留在过去,还没有真正面对和融入今天的现实。准备好的人,更容易得到机会;不能面对现实,显然谈不上准备好。一方面抱怨没有得到想要的机会、肯定、认可,另一方面,却难以着手去主动争取机会、展现自己、赢得肯定,这尤其让人觉得是个悖论。
习惯等待机会,却不习惯主动争取或展现长处,对自己的不利是显而易见的。有位工作多年后升至中层的职业女性感慨:“我就是那种只会做事不会表现自己的人,这样其实对自己不好。老板注意不到你,他会比较晚认识你的价值。”
做事之外你还需要多点沟通
渴望得到机会,渴望自身的价值被认可,是人之常情。想要什么,并全力以赴,则是成事儿的常规。当过去的期待、过去的习惯,并不支持今天的目标时,你仍不肯改变,这就相当于自身的成长停止了。工作除了用来谋生之外,原本也是完善自己、创造价值的途径,如果一个人不成长,何时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呢?
当然,成事儿往往需要多个条件同时具备,就像高考录取是看几个学科的总分,不只看单科分数一样。对于想在职场上获得认可的人来说,一方面做出成绩,另一方面让公司或上司了解你的业绩、实力、潜力,两者都不能少。能做事的人,前者已经具备;在擅长做事的基础上,稍微增加一点主动性和灵活性,会如虎添翼。
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中,你可能需要放下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主动去表功不太好,主动提要求很没面子,跟上司走得太近涉嫌拉关系、阿谀奉承等等。其实,只要业绩、实力是真的,本人出来展现真相,并无不妥。但凡这个人做到的事情值得更高的回报,那尽可以君子坦荡荡,想要直说。
职场中,有人会在绩效考评会谈或任何适当的与上司交流的场合,诚恳说明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学到什么东西、下一步有何打算,直接表明想要承担更多责任的意愿。同时,也要了解上司的看法、反馈、忠告、指导建议,包括在暂无机会升迁时,明确请教上司若要得到某个机会,自己还需具备或创造什么样的条件……这些纯属正常的职场沟通,跟拉关系奉承,还真没关系。
否则,你很可能成为下面故事的主角:
得力员工对待遇不满,默默等待很久仍未改变,最后忍无可忍地辞职。临行前老板震惊而困惑:“我真没想到他会走!一直以为他对待遇挺满意呢,他也从没提过想要更多啊。”
兼顾多方需求的人胜算更大
当你为自己尽力,并增强主动性和灵活性之后,你会从只关注事儿,转向既关注事儿,也注意与同事的交流,善处身边的人际关系。能兼顾人和事,往往比只关注事儿,成功的几率大得多。
增强与人的有效交流,其实也在从自我中心的习惯中走出来,去融入现实环境。“我已经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没等到机会”之类的抱怨,其实是“从我出发”的单一视角。站在这个视角,你看见的全都是“我付出的”和“我没有得到的”,很容易让人感到内心失衡。
然而当你主动去了解,在这个环境里,为了得到我想要的,需要付出或做到哪些,这便走出了原先个人的习惯视角,开始去了解机构或他人的需求和要求。(创业 )工作中会有无数的团队合作,很少单兵作战。兼顾彼此的需求,是合作意识的重要部分。能有意识地去找出自身需求与机构需求的对接点,从这里入手去努力,会更容易实现快速成长。
我们常说,各种环境下,开放而有灵活性的人会更具影响力。同样,能了解和兼顾双方甚至多方需求的人,一定比只看见“我要什么”的人胜算更大。
读过国外一个案例:一位经理人,就叫他约翰吧。约翰工作能力出众,对工作也很满意,除了跟顶头上司实在合不来。他已经烦恼到想要辞职走人了。这时,约翰偶然去听了一个创造力的课程。他开始考虑,跳出习惯性思维来解决问题。他原本想找猎头公司为自己推荐工作,这时转而悄悄把上司的履历交给了猎头公司。上司的资历、背景、能力比他更好,猎头公司很快发现了适合上司的职位。而上司在这里待得久了,也有些厌倦,忽然看到不错的机会送上门来,欣然接受了。上司离职后,公司综合评估了一下,选任约翰接替了上司的位子。
这是一个有利于多方、皆大欢喜的结局。可以想见,当你眼光心胸思路充分打开,寻求创意解决时,原先以为没有出路的困局,隐藏着多少想象不到的机会呢?
- 机会来临时你挂几挡
- 千万不要放过任何的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 机会,像阳光一样跳跃
- 生命的机会在哪里:3个关于机遇的真实故事
- 大学,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 趁自己还年轻,给一个自己牛逼的机会
- 初入职场必须争取的4个机会
-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 机会就像一颗流星
- 人生的两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