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要有吃苦20年的心理准备
创业者要有吃苦20年的心理准备
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缺少吃苦精神,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工作生活中稍有不顺便哀叹命运不济。马云认为这样的年轻人难成大器,因为他们虽有锋芒,却缺乏磨砺,他认为:“生存考验只是一种手段,年轻人更应自觉加强吃苦锻炼。”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没有吃苦的准备,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世事难预测,创业的结果,创业者是无法预料的,但是创业遇到的各种困难,却是必须要承受的。
前文说过,马云在1991年第一次创业时成立的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的收入是700元,而当时的房租是2400元,马云遭到很多人的讥讽。为了维持海博翻译社的正常运转,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资本积累方式来维持运转。
1995年马云创立中国黄页的时候,依旧困难重重。那个时候,他们只租了一间房间当办公室,只用了一台电脑,一块钱一块钱地数着花。他们注册的时候,中国还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因此这家名为海博网络的“皮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商业运作的互联网公司。当时,马云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
1999年3月,在杭州创办阿里巴巴公司的时候,马云面临的环境依然没有改善。(创业 )为了节约费用,公司就安在了他的家里。他和他的创业伙伴们,没日没夜地工作,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
无论有多困难,马云从来没有放弃过。所以才有后来的成功,以及他对成功的总结:如果问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是永不放弃、没有放弃。
比尔·盖茨也是个典型的工作狂。1974年,当盖茨还在哈佛大学上二年级时,他常常在哈佛大学的艾肯计算机中心自己钻研电脑,而那时使用电脑的人还不多,有时疲惫不堪的他会趴在电脑上酣然入睡。盖茨的同学说,他常在清晨时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在哈佛大学,盖茨的计算机才能是无人可以匹敌的。他的导师不仅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那旺盛而充沛的精力而赞叹。
在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开克创业时期,除了谈生意、出差,盖茨就是在公司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常常至深夜。有时,秘书会发现他竟然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鼾声大作。那时,盖茨和他的合伙人艾伦经常光顾阿尔布开克的晚间电影院,与别人不同的是,他们把看电影当做一种休息,看完电影后又回去接着工作。
1979年,微软公司迁到贝尔维尤,1983年,微软公司宣布了要开发WINDOWS的消息。一位曾到过盖茨住所的人惊讶地发现,他的房间中不仅没有电视机,甚至连必要的生活家具都没有。盖茨经常说,要胜利就要比别人付出成倍的辛苦努力。
“能干常人不肯干的活,能吃常人不肯吃的苦,能赚别人看不起的钱”,这是众多创业者艰苦创业的生动写照。马云在“西湖论剑”的论坛上,讲述了浙商的成功原因:“在中国,浙江的创业者非常多,他们百折不挠,万难不怕,不放过任何发展机会,他们用自己开创新天地的勇气和精神,给中国,乃至世界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由此可知,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在创业的时候,都非常吃苦耐劳,非常勤奋。创业的成功不仅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强大的实力,同样也需要耐力,一种能克服千辛万苦的耐力。
吃苦耐劳是大多数创业者的一大竞争优势,也是初创业者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李嘉诚从当茶馆跑堂开始;王永庆16岁卖米为生;霍英东20岁就有了南沙群岛冒险采海草的经历。印度尼西亚富商林绍良在回忆自己从“单车跑街的小贩”开始干起的经历时,总是教导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要勤劳刻苦。可以说,这些成功创业者的杰出代表人物,都是用辛劳的汗水奠定了自己的基业。他们艰苦奋斗的经历,早已演绎为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给了家族成员和企业员工,成为企业奋进的动力。对此,《财富》杂志对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做过一次关于什么是使企业基业长青的最佳方法的调查,有72.65%的CEO认为,是企业全体人员的吃苦耐劳。
因此,马云说:“创业者要有吃苦20年的心理准备。他要想好未来的路怎么走,未来的路上有什么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