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创业 > 文章内容页

四川南充蒋元树,80亩养殖泥鳅养殖基地产值700余万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17-09-28 08:51:36 分类:励志创业 阅读:

80亩<a href=/tag/yangzh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养殖</a><a href=/tag/n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泥鳅</a><a href=/tag/yangzh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养殖</a>基地

12月16日,记者走进嘉陵区曲镇廖家坝村永隆养殖有限公司泥鳅养殖基地,放眼望去,10余块方正的池塘泛着粼粼波光。基地管理蒋元树正在往池塘里撒饲料。泥鳅幼苗竞相跃出面争抢食物,俨然一幅“跃龙门”的画面。

近年来,嘉陵区的农业养殖发展迅猛,但像蒋元树这样潜泥鳅养殖的还是鲜有所闻。

蒋元树是嘉陵区河西乡一名地道的农民。本世纪初至今,从事养殖已有10余年。“以前在外务工,整天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也剩不下几个,所以一直期望能够自己创业致富。”在谈到为何选择养殖泥鳅时,蒋元树介绍,2005年前,他在沿打工,看到当地农村许多农民依靠泥鳅养殖发家致富。而且他发现泥鳅养殖周期短,收益高,自己就萌生了养殖泥鳅的念头。

泥鳅属于特色养殖,这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起初,他在老家河西乡建起10余亩池塘,养殖市面上常见的“台湾泥鳅”,生意做得不温不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台湾泥鳅”虽然生长周期短,但其肉质、口感很难得到“好吃嘴”的广泛认同,行情一路走低也就成了必然。

发现了问题所在,蒋元树随即前往区农牧业局找专家进行咨询,还四处考察学习经验,请来专家对养殖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论证。最终,决定自己繁育新品种。2005年,他利用“大鳞富”鳅和“黄斑鳅”的改品种与“本地青鳅”进行杂交,成功繁育出新品种“大元青鳅”。

新品种鳅生长周期短、抗病能力强、肉质口感细腻,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同时对保护本地鳅种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的产品远销成渝两地,生意做得风生起,很快他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泥鳅王”。他的产品在得到市场认可的同时,也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

2014年,几名投资人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与蒋元树开始合作,在嘉陵区曲镇承包了近80亩土地,建起了泥鳅养殖基地,并成立了养殖公司。“他出技术,我们出资金,一拍即合。”据公司负责人任勇兵介绍,几名合伙人前期投入240余万元,蒋元树技术入股,并负责日常管理

从以前“单枪匹创业,到现在的规模化养殖蒋元树一步一个脚印更加坚定。“现在,最复杂的环节就是在管理上。”他说,规模化养殖泥鳅控制、病虫防治等方面都有新难题。新品种养殖伊始,由于缺乏规模养殖经验,很多泥鳅要么死亡,要么被鸟和吃掉,泥鳅幼苗存活率仅有30%至40%。

不过,蒋元树边学边干,不断总结经验,在养殖泥鳅方面他终于得应手。今年6月,公司加大投资力度,又繁育了2500公斤幼苗,并在池塘上方及四周架起了尼龙网,预防泥鳅天敌。还购买了一套测质的设备,坚持每天测试,泥鳅幼苗存活率提高至80%。技术的日益成熟,引起四川农业科学院产研究所和四川农大的专家关注,今年,该公司成为四川省畜禽育种“十三五”育种攻关项目南充嘉陵泥鳅育种示范基地。

“现在泥鳅已经在1两左右了,已经到了产出的时间。”走在基地的小路上,望着两边的池塘鳅欢动,蒋元树喜上眉梢。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由于采取生态养殖,养出的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销路不愁。每批泥鳅亩产1500公斤,一年2批,市场价为30元/公斤,近80亩的养殖基地,预计年产值700余万元。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任勇兵说,现在经常都有周边村民到他们这儿来参观考察,并表示要发展泥鳅养殖公司打算今年在巩固泥鳅养殖成果后,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并带动更多的群众加入到泥鳅养殖中来。对于有养殖需要的村民,公司都会免费提供种苗,并在管理、防疫等方面认真指导,并与养殖户签订产品保底回收协议

泥鳅王”蒋元树在为自己开辟幸福路的同时,带动了一批“弄潮儿”勇立潮头,掀起了一波波“致富浪潮”。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