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创业 > 文章内容页

80后“猪倌”马刘洋养殖特种野猪,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17-09-28 08:51:22 分类:励志创业 阅读:

特种<a href=/tag/yezh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野猪</a>

退学经商,又弃商从农,当“猪倌”终日与猪为伍,这在平常人看来可能是奇闻怪谈,但重庆市忠县双桂镇农桥村的刘洋却将这条“出格”的道路走得别具一格。

他曾是四川外语学院学生会会长,因重病意外退学,几经周折后,他开始回乡创业创办特种野猪养殖场,10年间不仅成了重庆市特种野猪养殖的领军人物,还成立了合作社,带领乡亲脱贫致富,近日,这个80后“猪倌”被提名2016年度感动重庆人物。

校园到猪棚

艰辛创业发展

回忆起退学创业的缘由,刘洋说是因为人生和他开了场笑。2000年,18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外语学院,后又当了院学生会会长。入学仅半年,一场突发性脏病将他送进手术室,为了给他治病,父母花掉大笔积蓄。康复后,他几经思考,最终决定退学创业,减轻家人负担

退学后,刘洋先后从事过不同行业,也创办过互联网公司。在一次聚会上他初次尝到朋友从北方带回的野猪肉,发现野猪味道鲜美,肥而不腻,很受朋友喜欢。经调查他了解到,野猪不仅售价高,好养活,而且重庆市场上几乎没有野猪肉产品。2007年,刘洋毅然转让了盈利中的公司,弃商从农,走上了“猪倌”之路。

从没养过猪,甚至没做过农活的“门外汉”,场地、技术销售等都是刘洋创业路上的拦路虎,但所有的障碍都没能难倒他。他用14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歌乐山上租了间70平米牛棚改造成养殖场,买了几十头野猪幼苗,没请工人就凡事都自己干。冬天青饲料短缺,刘洋冒着也要上山打猪草。2吨多的酒糟料,他一个人用背篓一趟趟的从路边背到养殖场,每天从晚上六点多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多。庆幸的是,在刘洋的精照料下,野猪长势喜人,出栏率高,养殖场创办仅3个月就开始盈利。

同年,刘洋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回到忠县的刘洋,将野猪养殖场的规模扩大到了1000多亩。2010年,凭借之前攒下的口碑及稳定的客户群,刘洋领建了重庆猪太郎农业股份合作社,打算带领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

转型谋销路

产业带乡邻致富

野猪农村可是个新鲜事儿,普通肉猪价格每头在千余元左右,而野猪的价格每头可卖到三四千元。村民们看在眼里,也都跃跃欲试,可于没有技术销售渠道合作社成立以后刘洋考虑到村民们的顾虑决定采用“合作社+农户+第三方”的发展模式,先将猪仔赊给社员喂养,而且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打针喂药,这样不仅最大限度的降低社员的养殖风险,也能降低合作社的养殖难度。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不断扩大,野猪的出栏量也成倍的提高,大大增加了销售压力。传统销售思路中直接将野猪卖给屠宰场的方式已不能适应合作发展的需求。为了实现对社员保证回收的承诺刘洋先后走访多地考察后,决定转型做深加工猪肉产品以拓宽销路。2013年,合作社先后推出“猪太郎”系列野猪腊肉、香肠及开袋即食野猪肉干产品,成功单纯养殖转型为集加工、销售品牌建设于一体的新型特色农业合作社。

发展的同时,刘洋也将猪太郎合作打造成了务工返乡人员的创业孵化基地。帮扶务工返乡人员实现就业创业,目前已涉及到花卉、药材、经济果林、土地流转等多个领域。截至2015年底,合作社共计培训2600余人次,实现销售产值1300多万元,先后指导建设规模化养殖场12个,带动了800多名人员就业,实现了特色养殖规模经营效益提升农民增产增收共赢。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