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三年,什么是创业公司最重要的?
生存!
一、选择
其实从真正做产品开始算,还没到三年,因为之前有1年是做外贸的。做外贸能赚点钱但是却是用损耗的方式,靠得是原来公司平台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资源。后来因为投资人的关系还替人运营过3个月的B2C垂直平台。考虑到要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单纯贸易的方式终归是要被取代的,仅作为切入的一个手段确实可以,所以一番斗争之后选择自己开发产品。
所以每当听到有人说他有一个价值百万或者千万的点子的是时候,我通常的反应就是微微一笑很倾城。因为在点子到实现之间,如果说到最终做成定为1000的话,那点子就是1,光前期的投入就可以轻松pass掉95%的人。
二、产品破局
第一个产品是智能插座,为什么选择这个品?因为13年的时候,正好碰上众筹在国内火起来,同时开始火爆的还有智能单品,broadlink是一个起头者,而最终做得最好的是小K。我们是跟小K一批的,却最终以亏了几万块钱而退出这个行业,并不是货还在手里亏钱,而是因为一个方案商押金不给退的关系。在智能家居行业浸染一段时间后发现,智能家居的概念由来已久,只是由于移动互联网不成熟的关系,并不是好的时机。然后即便是好的时候,依然噱头远大于实际认可度,毕竟产品还是有点鸡肋,同时方案商和供应商就快比消费者还多了。
紧接着在产品点子库里选中了360度旋转插座,这款产品对我们的意义是非常非常重大的。
没办法,只得重新注册公司负债继续做产品,每人出了30万合计60万,同时通过各种关系谈了一大票的投资人。并没有谈妥一家,却是长了非常多的见识。前后花了半年的时间才真正实现产品出货,中间的坎坷不多说了,光说一点,半年的时间没有任何收入只有投入,还是负债的状态是一种什么感受?好多次我们都想选择短视地方式了,只能庆幸运气使然并没有那么做。所以说做硬件产品是一个很大的坑,创业初期并不建议走这么一条路,我们能走出来我依然觉得运气的成分占去绝大多数。
让人很无奈的是这款产品存在硬伤,而且由于人工的成分太高了,批量化的方式也并不能让其降低很多成本,同时还导致产品的合格率不那么高,成本一算很是尴尬,更难受地是很多工厂都不愿意做这个品,包括很多朋友、亲戚的工厂。没办法,只能一步步妥协。
三、行业定位
后续又陆续做过好多的产品,前期没有行业的区分基本上创意品都做,那个阶段创意杂货是很吃得开的一种方式,比如爱稀奇、猪娃礼物、丝瓜年代等。我们甚至还卖过一段时间的玩偶(大圣归来上映那段时间),大概十天的时间赚了7-8万,如果去掉剩下的接近4000的库存,就只赚了4万多块钱,但是损失的是一家五钻的淘宝店(中间包含一个有趣的故事)。
随着产品经验和市场经验的累积,慢慢地出现了行业的概念,因为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了,开始选择专业的店铺和公司,乃至最后会出现各种精细化的小分类。跟着时代的步伐,筛选规整之后我们基本集中在数码行业了,包括各种数据线、手机壳、充电宝、各种贴纸(包括手机的,手机壳的,充电头的)以及各种配件地配件。
也许很多人会纳闷配件的配件,比较太小了,却有着超乎想象的能量。
我们最值得称道的是那款数据线保护套,最好的记录是35天的时间让我们赚了140多万,后来由于大量广东潮汕那边工厂的介入,一周的时间就把价格降到了接近成本,后续我们还是按照产品线的思路继续开发,每个月也还能赚个几万块钱,比如我们做了一个电镀版。
1. 哪怕产品再小,也要申请专利。虽然在国内这个并没有太大的软用,但是却是可以省却很多的麻烦,比如说别人后续申请了专利来搞你的客户(要么给钱,要么投诉)。也就碰到了这么一个奇葩,而且他还用这样的方式赚了大几万块钱,可能还不止。虽然我们的客人并不怕,因为有更早的销售记录,但是的确很恶心。
4. 人在顺境时就容易翘辫子,比如客户的开发、转化和维护上。
四、变数
分开对公司是一个很大的损伤,毕竟客户群体和供应商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拆分,特别是那段纠葛的时期,说是煎熬一点都不为过。
分开之后又做了几款产品,其中一个是磁吸线和磁吸配件,被kickstarter上众筹的Znap带走了(众筹了300多万美金,貌似一直跳票,最终也没有出来好的产品),但是真做了会发现问题很多,乃至做到第二代都不是那么成熟,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更像是一个玩具。
在这个期间,有个工厂开模具做了一款纳米喷雾补水仪,当时的第一个样品还是我带给她们的呢。
16年按照目前的出货预计,估计他们今年的利润还可以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三倍。
要不是我们刷单被降权,那个时候一个月都能做到上千台,在那个时间点上,真的是很可观的一件事。
这一次真正体会到了,女人的钱真的很好赚,而且跟做数码产品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感受。女人是感性的,买东西更多注重的是一种感觉,所以外观和概念会重要很多,而男人则是更多偏向于考虑产品的功能和成本,所以性价比会更加偏重。
2月份的时候工厂的另一个大客户经历了侵权被起诉事件,加上过年的关系,工厂大概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供不上货,更好玩地是因为起诉的关系,那个客人要求工厂停止供货给我们,于是乎进行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交涉和扯皮的过程,最后也只是为我们争取到了1500的量。在四月份的时候,这个数量在大量欠货之后连还货都远远不够。更难受地是产品的品质出现了问题,我们出了一批之后索性狠狠心不做了。
微商其实类似实体,地理位置影响很大。比如隔壁公司去年出了100万个货,将近一半在宁波,剩下的大部分也是在浙江,出了浙江几乎就没有人知道,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市场容量非常大;而且微商早就过了刷频卖产品的阶段了,要有价值输出,然后顺带卖产品,有点网红的意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