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文章内容页

从李宁到孙杨,我不想我的孩子再经历“金牌”绑架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21-03-24 22:22:48 分类:家庭教育 阅读:

  从李宁到孙杨,我不想我的孩子经历“金牌”绑架

  文/斑

  庞伟没有拿到金牌,孙杨也没有。于是举国又陷入了一片沉痛,所谓“出师不利”。不得不说,这些年民智开启结果不错,微博下边多了不少理性声音,但是“废物”“垃圾”之声仍不绝于耳。

  面对这些人,这一次,我是真的想说句“你行你上啊”。虽然我并不喜欢孙杨,可是我知道这块银牌对于一个顶着骨折伤痛用单腿咬牙坚持训练的运动员的意义

  我看奥运会,但是每次看到中国队惜败的时候都是一种精神折磨,旁边拿铜牌的老外喜不自胜,可是再看看拿了银牌的中国运动员,一定正在痛哭流涕,把头埋得低低,回国后,贵宾接待高额奖励都泡汤了,没准还得受罚。我至今仍记得当年汉城奥运会李宁意外从吊环上摔下来,回国时只能走一条偏僻通道的黯然落寞。

  当竞技运动和体制牢牢绑在一起,运动的唯一意义就变成了获得金牌,获得金牌,获得金牌。

  比起伤痛,更难让一个中国运动承受的,是精神上的压力

  媒体对于孙杨的赛前状态是这样描述的:

  即将到来的里约奥运会,孙杨的400米自由泳比赛是游泳比赛中率先出金牌的项目,也是中国游泳队最为看重的一块金牌,孙杨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这份无处安放的安全伴随着他的这次澳洲之行。只是那一刻,他不知道未来的半年他将经历怎样的大起大落,也未曾想到,他的这块400米金牌将是中国奥运代表团里约奥运首金。

  孙杨曾讲过,伦敦奥运会400米决赛前,走进场的他看到看台上的父母,当时的他只有一个想法,就算是死在里,也得把这块金牌拿下来。(援引媒体报道)

  在中国运动员的中,原本快乐的体育是一件“向死而生”的事情,夹杂其中的全是挣扎

  看看媒体用的关键词,统统都是“失利”,没有报道写他“喜获”银牌,标题一儿的“痛失金牌”。

  我就不明白银牌怎么了?很丢人吗?拿到亚军的孙杨泣不成声,连自己都不能认可自己。究竟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从“冠军”的枷锁里走出来,有一颗平和的面对比赛的态。

  从小,我们就被大人们灌输凡事都要争第一的执念,别说差一分,差半分都是第二,而第二,就是一种耻辱。我特别清楚地记得初一的一次考试下来,我算完成绩比当时的第一就差了一分,怕回家被骂,死求活求跟我关系要好的老师帮我加两分,哪怕1.5分也好。

  她没同意,幸好没同意,第一是暂时的,羞耻的记忆却是永恒的,就像被查出兴奋剂的运动员们,这辈子都摘不掉作弊的帽子。

  如今,我们这群被冠军意识深深洗脑的孩子走向了社会舞台,又变成了新一批用小皮鞭抽着孩子往前的爸爸妈妈们。

  经常在各个群里看到妈妈们给自己宝宝拉什么萌娃大赛书画大赛的选票,简直都到了丧病狂的地步,“不要看,记住直接选2号!”“2号是我的孩子,给她投上一票”“请帮我的孩子拿第一”……我很想问他们,参加的意义就只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第一?

  有一次我被一个家长搞得烦不胜烦,就点开看了她所谓的儿童画画比赛,她女儿的名次果然高居榜首,我认认真真看完了所有的作品,然后在那个画得真得很漂亮却只有寥寥几票的孩子头像上投上了一票。

  经常有人头头是道的分析德国体育的衰败,是的,举国体制下的东德体育也曾鼎盛一时,甚至比肩美苏。无数人意淫东西德的合并将意味着一个顶级体育大国的到来,可是并没有,德国这些年的奥运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其实不是真正的衰败,不过是少拿了几块金牌。柏林墙拆了,拆掉的还有套在东德人身上的冠军枷锁

  回顾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获得最多掌声的不是金牌最多的美国队,也不是最金牌的中国队,而是难民代表团。没有人在乎他们能够获得几金几银,深处难,克服艰难,不远千里万里而来,只为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奥运精神,这才是我们深奥运的原因

  无论多少金牌银牌,最终的归宿不过都是橱柜里的一个角落。最终留在里的,是我们流过的汗,淌过的泪,和永不放弃自己精神

  别再让我们的下一代活在金牌绑架里,请告诉他,宝贝,不要去管别人考了多少分,拿了多少名,全力以赴的人,就是最棒的人。

  作者简介:斑青年作家、咨询师,壹理最佳专栏作家,公众号油炸绿番茄(ID:tomato2050)创始人,微博:斑的后花园。新书【从今天起,不活在别人期待里】热卖中。

分页:123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