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 文章内容页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21-03-24 22:22:11 分类:家庭教育 阅读:

  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

  “你看看邻居家的某某,天天一回家学习”、“你的表姐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你怎么不像人家那么努力呢”……这些话听起来多么熟悉,当家长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或者取得更大进步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就出现了。

  被这个“别人家小孩”一直打败的我们,如今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话来教育自己孩子呢?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宿敌”,有一个也许见不到但是无处不在,从来都不曾有缺点完美小孩——“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永远学习,不游戏,不打扮却又可,听话又认真成绩好、学历高、工作多又不,还有一个完美的男/女朋友……微博上,众多网友吐槽“别人家的孩子”,可见深受其害。

  总把别人家的小孩放在嘴边,其实是众多家长中的一种投射,认为自己孩子不够完美,与自己要求还有差距,所以他们只好将期待投射到其他事物上,只看到其他孩子身上的某一种优点,便将其放大,认为其他的孩子就如同表面上看起来那样完美,借以这种美好形象,来为自己孩子树立榜样,让其意识到差距懂得进步

  虽然众多父母希望孩子找一个榜样,但是用这种对比方式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弄不好还会影响孩子自尊如果孩子观念里总是需要和他人比,那么父母的眼中,总有更多更完美孩子自己优秀孩子就会感觉“没希望”,因为做得再好,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更优秀孩子成长过程需要客观向上的评价,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多数都是从身边人的评价开始的。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并且关注自身的不断进步孩子才能够感到被关注,才有进步动力

  转念一想,也许你的孩子现在正是其他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也许他们成绩不突出,但是他们做事总是认真踏实,也许他们没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是他们有自己好并愿意努力付出,只要你愿意去找,孩子身上总是有许多闪光点。由于你的忽略,你对“别人家小孩”的关注,忘了给自己孩子鼓励,多发掘孩子身上的优势,他们会变得更加,更加自信

  完美孩子并不存在,虽然每位家长希望自己孩子成为优秀的人,但有些父母身为成年人,却不能用成熟态来看待自己教育方式,他们会将自己中对孩子完美期待无限放大,一旦孩子稍微不达标,就恨不得上采取各种方式去操纵、去改造,对“别人孩子”的赞美肯定,实际上正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冷暴力,家长通过试图用这种“榜样的力量”来修正孩子的时候,实际上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批评,这个过程孩子并没能接收到正向的信息,虽然他们可能犯了错,但家长又何尝不是以偏概全,全盘否定了孩子现状

  一次次提到“别人孩子”的好,其实就是对自己孩子一次次的否定,这种负面信息强加到孩子身上,使本来开朗孩子变得内向孩子积极努力得不到认可,也会产生对“其他小孩”的怨恨,( )他们认为有了他人的存在就让父母看不到自己的好,这种负面思维严重影响孩子社交能力

  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犯的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他们固执无端,希望自己的权威来教育孩子,虽然满满的都是对孩子,却不懂得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他们并不把与孩子沟通当成一件重要事情,而是习惯于发号施令,要求子女服从,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成为众多家长标准。可实际上不平等的沟通孩子是有害的,再多频繁的沟通都只能是徒劳。长久下去,孩子父母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深,父母觉得孩子越来越“主意正、不好管”,孩子认为家长越来越“粗暴、不理解”,彼此都是由产生了怨恨、误解。

  做家长成人们,需要意识到你们的点滴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自己孩子父母思想传递给孩子,就会被吸收,成为孩子观念。你的表扬肯定要多用在自己孩子身上,让他们知道你的积极关注,并且愿意帮助他改掉坏习惯,扬长避短。当孩子知道原来,家长是和自己站在一起的,是权威又是理解自己的伙伴时,他才能感到你对他的尊重才能正面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不然无论别人家的小孩多么优秀,他的存在将会是孩子的噩梦,是孩子极度抗拒的形象。只有家长理解孩子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成长才是性循环,接收的同时学会如何去自己父母别人

分页:123
X

打赏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