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圈圈
要说他们是
自由顾问?好像不完全是。但要说,他们是个小咨询
公司?似乎也不是。这个所谓的“
公司”,只有法律上的
意义,没有人是
老板,也没有人是
员工。
那么
人才呢?是否也没必要用
企业的形式组织起来,而用
平台的方式呢?
实际上,追溯回去的话,“
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最初产生于
社会化大
生产。
罗纳德•科斯
曾经对
企业的
价值进行过解释:在一个完全开放的劳动
市场,人们可以互签合约,出卖
自己的劳
动力,同时购买他人的劳动。
然而,
互联网的
发展,不仅带来了
技术方面的变革,也带来了协作的便利和信息的透明,这些都使得交易
成本大大降低。
出现这种
趋势的,不仅仅是在咨询行业,在媒体行业也是一样,众多的内容
平台将媒体人与读者直接
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媒体
企业显得不那么有
优势了。
在
未来,还会有更多行业面临这样的变革。而身处这些行业的我们,
未来有可能不再属于
任何一家
公司,而只属于一个
平台。
而一旦从
企业到
平台,最大的变化就是,个体的作用将会凸显,而组织的作用将会减弱。
实际上,即便没有咨询和媒体行业这么明显的变化,不少
企业,也已经在借鉴
平台化的一些做法,悄悄地进行组织变革,以更加
适应未来的
发展以及
人才需要。
而这些变革,对我们
未来几十年的
职业生涯,将会产生深远的
影响。
我刚做咨询的时候,
企业做战略
规划都是5年甚至10年。而现在,能够拿得出清晰的3年战略的
企业,已经不多了。至于5年和10年,
企业还是不是
活着,也未可知。
即便仍然
活着,它是否还能维持高增长、高
利润,从而为你提供高物质
回报,也是谁都不能
保证的。
2.这个行业出去的人,身价涨跌如何?
4.哪个细分子行业的增长最迅速?
6.这个行业的主要
增值发生在
价值链的哪一环?近期是否有变化?
以前做咨询
项目,都是从战略
梳理入手,然后设计与之匹配的组织架构,再
梳理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
要求,然后按照
要求配上
合适的人。
而今这样的变革时期,僵硬的组织架构、森严的等级体系,将会使
企业的决策变慢,无法应对变化。
那么,什么
才能更快地应对变化呢?人。因为岗位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只有人,才可能及时识别变化并快速反应。
所以,这几年的组织设计,主题都是灵活:有些
企业开始去中层化,只留高层和基层;有些
企业将岗位合并,
避免分工过细带来对人的限制;有些
企业,甚至连岗位职责描述都取消了。
总之一句话,最大化
萝卜的作用,而坑的大小则可以
调整。层级之间的界限、岗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被打破。
他们会在内部推行两种架构,一种是
适应现有业务的传统架构,而对于新业务,则采用
项目组这样的灵活组织形式。
所以,去注意你所在的
企业正在
尝试什么样的
转型和新业务,在这样的业务中,你是否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不是固守在原先的岗位上。
即便没有这样的
机会,只
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将不再是好的做法。
“联盟”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它最初由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Hoffman提出,指的是:
未来的
职业将不再是雇佣
关系,而是互相
投资的
关系。
企业和
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
使命和
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
投资。
然而,为什么联盟、而不再是雇佣呢?除了开头所说的,
互联网带来的交易
成本降低之外,跟如今的行业结构也有很大
关系。
过去
制造业占主流,流程性和
重复性的岗位需求大,体力劳动者需求多。而现在服务业逐渐步入主流,尤其是高端服务业,那么与之相伴的,
企业对脑力劳动者和
创新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比如说,你看一个包装工有没有好好干活儿,数数他一天包装了多少东西就行。但你要评估一个研发人员呢?是看他一天写了几份报告么?显然很
困难。
一些大
企业,内部不雇佣研发人员,而采用开放式研发,跟有研究
能力的个人或
团队合作,共享
回报收益,这是在商业方面跟
人才形成联盟。
什么样的
企业愿意跟
人才形成联盟呢?所谓的“高端”行业?未必。
海底捞大家都听说过:店长及以上
员工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就给一定金额的“嫁妆”,这就是一种联盟。
原因很
简单,
海底捞虽然是传统行业,但餐饮业对店长以上级别的
人才需求是很旺盛的,并且他们的
投入度对业绩的
影响是很大的,这一点跟所谓的高端行业没有
差别。
比如,1块
钱分给两个人,A
员工比B
员工绩效好,过去是A给6毛,B给4毛,
资源重新分配之后,现在是A给7毛,B只给3毛。
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
最好的
时代;对另一部分人来说,这也是最坏的
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