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哲理 > 文章内容页

《胡适谈读书与做人》哲学与人生

来源:励志一生 日期:2017-09-28 09:27:29 分类:人生哲理 阅读:

《<a href=/tag/hush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胡适</a>谈<a href=/tag/dushu/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读书</a>与<a href=/tag/zuor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做人</a>》<a href=/tag/zhexue/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哲学</a>与<a href=/tag/rensheng/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人生</a>

前次承贵会邀我演讲关于佛学问题,我因为对于佛学没有充分的研究,拿浅薄的学识来演讲这一类的问题,未免不配;所以现在讲“哲学人生”,希望对于佛学也许可以贡献点参考。不过我所讲的有许多地方和佛家意见不合,佛学会的诸君态度很公开,大约能够容纳我的意见的!讲的“哲学人生”,我们必先研究它的定义:什么叫哲学?什么叫人生?然后才知道它们的关系

我们先说人生。这六月来,国内思想界,不是有玄学与科学的笔战吗?国内思想界的老将吴稚晖先生,就在《太平洋杂志》上发表一篇《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中下了一个人生定义。他说:“人是哺乳动物中的有二手二足用脑的动物。”人生即是这种动物所演的戏剧,这种动物在演时,就有人生,停演时就没人生。所谓人生观,就是演时对于所演之态度,譬如:有的喜唱花脸,有的喜唱老生,有的喜唱小生,有的喜摇旗呐喊;凡此种种两脚两手在演戏的态度,就是人生观。不过单是登台演剧,红进绿出,有何意义?想到这层,就发生哲学问题哲学的定义,我们常在各种哲学书籍上见到,不过我们尚有再找一个定义的必要。我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上所下的哲学的定义说:“哲学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去找根本的解决。”但是根本两字意义欠明,现在略加修改,重新下了一个定义说:“哲学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意义上着想,去找一个比较可普遍适用的意义。”现在举两个例来说明它:要晓得哲学起点是由于人生切要的问题哲学结果,是对于人生的适用。人生离了哲学,是无意义人生哲学离了人生,是想入非非的哲学。现在哲学家多凭空臆说,离得人生问题太远,真是上碧落,愈闹愈糟!

现在且说第一个例:二千五百年前在喜拉雅山南部有一个小国——迦叶——里,街上倒卧着一个病势垂危的老丐,当时有一个王太子经过,在别人看到,将这老丐赶开,或是毫不经意地走过去了,但那王太子是赋有哲学天才的人,他就想人为什么逃不出老、病、死这三个大关头,因此他就弃了他的太子爵位、妻孥、便嬖、皇宫、财货,遁迹入山,去静想人生意义。后来忽然在树下想到一个解决,就是将人生一切问题主观去看,假定一切多是空的,那么,老、病、死就不成问题了。这种哲学的合理与否,姑不具论,但是那太子的确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意义上着想去找他以为比较普遍适用的意义

我们再举一个例:譬如我们睡到夜半醒来,听见贼来偷东西,我那就将他捉住,送县究办。假如我们没有哲性,就这么了事,再想不到“人为什么要做贼”等等的问题;或者那贼竟哀求起来,说他所以做贼的原故,因为母老,妻病,子女待哺,无处谋生,迫于不得已而为之,假如没哲性的人,对于这种吁求,也不见有甚上的反动。至于富于哲性的人就要问了,为什么不得已而为之?天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有多少,为什么社会没得给他做工?为什么子女这样多?为什么老病死?这种偷窃的行为,是由于社会的驱策,还是由于个人的堕落?为什么不给人偷?为什么他没有我有?他没有我有是否应该?拿这种问题,逐一推思下去,就成为哲学。由此看来,哲学是由小事放大,从意义着想而得来的,并非空说高谈能够了解的。推论到宗教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等,也无非多从活的人生问题推衍阐明出来的。

我们既晓得什么叫人生,什么叫哲学,而且略会看到两者的关系,现在再去看意义人生上占的什么地位。现在一般的人饱食终日,无所思想差不多是社会奢侈品。他们看人生种种事实,和乡下人到城里未看见五光十色的电灯一样。只看到事实的表面,而不了解事实的意义。因为不能了解意义的缘故,所以连事实也不能了解了。这样说来,人生对于意义,极有需要,不知道意义人生是不能了解的。宋朝朱子这班人,终日对物格物,终于找不到着落,就是不从意义上着想的缘故。又如平常人看见病人种种病象,他单看见那些事实而不知道那些事实的意义,所以莫名其妙。至于这些病象一到医生眼里,就能对症下药,因为医生不单看病象,还要晓得病象的意义的缘故。因此,了解人生不单靠事实,还要知道意义

那么,意义又从何来呢?有人说,意义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从得来,是愚人取得意义的方法;一种是由直觉得来,是大智取得意义的方法。的方法,是走笨路,用直觉的方法是走捷径。据我看来,欲求意义唯一的方法,只有走笨路,就是日积月地去做刻的功夫,直觉不过是熟能生巧的结果,所以直觉是最后境界,而不是豁然贯通的。大发明家迪生有一次演说,他说,天才百分之九十九是汗,百分之一是神,可见得天才是下了番才能得来,不出汗绝不会出神的。所以有人应付环境觉得难,有人觉得易,就是日积月意义多寡而已。哲学家并不是什么,只是对于人生所得的意义多点罢 了。

欲得人生意义,自然要研究哲学史,去参考已往的死的哲理。不过还有比较重要的,是注意现在的活的人生问题,这就是做人应有的态度。现在我举两个可模范的大哲学家来做我的结论,这两个哲学家一个是古代的苏格拉底,一个是现代的笛卡尔。

苏格拉底是希腊的人,他觉得人生醉生梦死,毫无意义,因此到公共市场,见人就盘问,想借此得到人生解决。有一次,他碰到一个人去打官司,他就问他,为什么要打官司?那人答道,为公理。他复问道,什么叫公理?那人便瞠目结舌不能作答。苏氏笑道:我知道我不知,却不知道你不知呵!后来又有一个人告他的父亲不信国教,他又去盘问,那人又被问住了。因此希腊人多恨他,告他两大罪,说他不信国教,带坏少年,政府就判他的死刑。他走出来的时候,对告他的人说:“未经考察过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你们走你们的路,我走我的路罢!”后来他就从容就刑,为找寻人生意义牺牲他的生命

笛卡尔旅行结果,觉到在此国以为神圣的事,在他国却视为下贱;在此国以为大逆不道的事,在别国却奉为天经地义,因此他觉悟到贵贱善恶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他以为从前积下来的许多观念知识是不可靠的,因为它们多是趁他思想幼稚的时候侵入来的。如若欲过理性生活,必得将从前积得的知识,一件一件用怀疑的态度去评估它们的价值重新建设一个理性的是非。这怀疑的态度,就是他对于人生哲学贡献

现在诸君研究佛学,也应当用怀疑的态度去找出它的意义,是否真正比较得普遍适用?

诸君不要怕,真有价值的东西,绝不为怀疑所毁;而能被怀疑所毁的东西,绝不会真有价值。我希望诸君实行笛卡尔的怀疑态度,牢记苏格拉底所说的“未经考察过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这句话。那么,诸君对于明阐哲学了解人生,不觉其难了。(摘自胡适著作《胡适读书做人》)

内容简介:《胡适读书做人》精选著名学者胡适读书与论人生的24篇文章。选录文章时,秉着循序渐进、兼收并蓄的原则,内容读起来一脉相承,蕴藏万千。

胡适读书做人》分为“谈读书”与“谈做人”两部分。“谈读书”从读书原因讲起,再论读书的方法、习惯乐趣,并夹以文学评论、文学创新倡议;“谈做人”先总论人生,进而谈论容忍与自由修养哲学,指导人们更好的理解人生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著名学者,安徽绩溪人。历任北京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文选》《胡适读书做人》等。

X

打赏支付方式: